“我最勇猛的族人啊,你們現在跟隨在我的身後,殺光敵人,搶走他們的女人,奪回我們的糧食和土地,殺!”
大燕昭元二十三年秋,幽州烏桓新王丘力居攜烏桓眾王以及烏桓大軍二十五萬突然殺入燕國北疆幽州境內。
作為大燕幽州邊軍的主將楊齡也是從來未曾放棄過對塞外勢力的打探和防範。
在丘力居聚攏族人的時候,楊齡就已經得到了消息,並且第一時間做好了準備。
這也是為什麼楊齡壓根就看不上高艾的原因。
用許正年的話來說就是...
“就這事兒你也不能全都怪罪楊齡,畢竟丘力居又不是偷偷送過來一個兩個人,那是聚集十幾二十萬人。
就這種規模的兵馬開始聚集,楊齡他畢竟是真正的大將,說句不好聽的...雖然現在朝廷的名聲也不是那麼的好。
無論是帝王還是臣子,似乎也都有些不好的風評。
但大燕還不至於說是什麼無可救藥的地步,楊齡他能夠執掌十萬大軍坐鎮邊疆,說明是有些本事的。
就丘力居的這個動靜兒,需要你來去多管閒事麼?”
當許正年與高艾兩個人的關係有了一些進展之後,許正年說話也隨意了許多。
而邊疆戰事也的確是如同他所猜測的一樣,並沒有被丘力居一擊則潰這麼簡單。
相反,雙方直接陷入了僵持之中。
楊齡的十萬大軍也是準備多時,利用邊疆長城和諸多關隘組成了足足三道防線。
同時還從各地軍中以及自己的軍中抽調拚湊出來了騎兵在外麵策應。
最重要的是,楊齡竟然早早從塞外另一股胡人勢力鮮卑人的身上也同樣抽調出來了兩千人。
雖然這兩千人對於這個戰場並不算是多麼重要的勢力。
可是,這畢竟是鮮卑人的態度,如果這些鮮卑人也同樣投奔了楊齡的話,那麼烏桓人的後方就有些危險了。
而這些東西看上去似乎也足夠了。
畢竟一般胡人入寇,一道防線加上一支騎兵就已經足夠應對胡人的入侵了。
如今三道防線還有鮮卑人策應並且威脅他們的後方,在楊齡的心中對付一群烏桓人已經足夠了。
在戰事剛剛開始的時候,三道防線加上陳粹親自帶領八千精銳騎兵與兩千由鮮卑猛將賀拔勝帶領的鮮卑騎兵策應之下。
短時間裡,不但將丘力居給擋了下來。
甚至還小勝了幾次,殺了不少烏桓人,讓軍中的士氣大震!
可這種事情還沒有持續多久呢,意外也就再次發生了。
雖然楊齡已經頗為努力了,可是他還是低估了丘力居的手段和實力。
丘力居麾下猛將鮮於輔,鮮於銀兩兄弟在雙方交戰最為凶猛的時候突然再次領精銳烏桓大軍三萬人出現在了戰場上。
三萬人全部都是上等烏桓精騎,不僅僅身材高大,不是一般烏桓人可比。
最重要的是這三萬人之中有足足三千人是披甲的!
上等的戰甲,加上精良的戰刀,馬槊...
可以說除了腰間還缺少一柄精良的手弩之外,這身裝備已經比一些燕國精銳騎兵還要精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