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這樣想的。”爭華笑著說。
於瓊也笑著說:“咱們想到一塊了,這樣咱倆的緣分就更深了。”
“是啊!”爭華點點頭,然後問,“於姐,你相信有美人魚嗎?”
“美人魚啊?好像隻是一種美好形象的化身吧,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市的長堤海濱,就有一尊世界聞名的美人魚銅像。”
“這是丹麥雕刻家愛德華?埃利克森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鑄塑的。這座銅像是由嘉士伯啤酒公司的創始人卡爾?雅可布森出資建造的。有一次,雅可布森在皇家劇院觀看首演的芭蕾舞劇《海的女兒》後,忽發奇想,他要為美人魚製作一座銅像。於是,雅可布森邀請埃利克森觀看了芭蕾舞劇《海的女兒》,埃利克森從芭蕾舞劇中獲得靈感,並構思創作了這尊銅像。”爭華說。
“但是,現實生活是不會有美人魚的。”於瓊說。
“那也不一定吧。”爭華說。
“你見過美人魚嗎?”於瓊問。
“我說見過,你肯定不相信。”爭華平靜地說。
“我當然不相信啦!美人魚就是西方的一個神話傳說。”於瓊說。
爭華沉默了。
下午上課,於瓊走到後排,挨著爭華坐,並歉意地說:“我前麵的座位有點偏,對眼睛不好。”
“沒事。”爭華笑笑。
兩人開始聽課,作筆記。可爭華走神了,在筆記本寫開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下午放學,兩人推著車子一同走出校門。“你家住哪?”她問爭華。
“我爸媽家在空軍乾休所,你呢?”爭華說。
“我家住鳳凰山腳下的望鳳生活小區裡的化肥廠宿舍。”
“巧了,我在那個小區也有一套房子。”
“那咱倆住一個小區啊,緣分啊!”於瓊笑了。
“是啊,緣分。”爭華也笑了。
“那咱倆是一路吧。”於瓊高興地說。
“我平時跟父母住在乾休所,偶爾回去住住。”爭華說。
“那你今天是回自己小家呢,還是父母家?”於瓊問。
爭華說:“到小家挺遠的,給單位寫稿子的時候,我才去一趟小家住,在那寫稿子安靜。要不我陪你回去吧。”
“那就不用了。”她說。
“走吧,還是我送你回去吧,天快黑啦。”爭華說著騎上自行車在前麵走了。
於瓊也騎上自行車緊蹬幾下攆上了他。路上,兩人默默地騎著自行車。到了小區門口的時候,天已經黑啦。
“謝謝你爭華。”
“不客氣。”
這時候,一個女人騎著自行車從他倆身邊經過,女人看了兩人一眼,爭華沒看清女人的麵孔,但感覺有些熟悉,好像在哪見過。
於瓊問:“你認識她嗎?”
爭華說:“沒看清楚麵孔,好像在哪兒見過。”
“這個女人有病。”於瓊不屑地說,因為她看清這個女人的麵孔了。
“你認識她?”爭華問。
“我不認識她。她就住在這個小區,我上班下班經常見到她,每次跟她走個照麵,她都用眼瞪著我,特彆是我穿身新衣服的時候,她就目不轉睛地盯著我看,真是有病。”
“哦。”爭華點點頭。
“你快回去吧,天都黑了。”於瓊說。
“那我回去啦。”爭華騎上車子回市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