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肉身就是最強大的鎧甲。
不過,朱陽倒是持了一柄長槍。
這長槍來曆不凡,是從南京皇宮之中搜出來的。
正是當年太祖皇帝朱元璋持之以縱橫四方的兵器。
史料記載,太祖皇帝匹馬單戈,日行百裡。
這戈便是太祖皇帝的長槍。
這長槍全身鐵質,長有丈二,非天生神力者不可用之。
當然,這對朱陽來說肯定是灑灑水了,彆說重百十斤了,就算是重萬斤,對於朱陽來說跟蘆葦也沒有什麼分彆。
說真的,朱陽現在倒是真想搞一把如意金箍棒了。
以朱陽的力氣,也隻有這樣的如意神兵才能發揮朱陽的實力。
不過,這丈二鐵槍用來裝逼,效果極佳。
果不其然,當金陵百姓看到朱陽騎在高頭大馬之上,單手持一丈二鐵槍,渾身散發著一股無敵的氣勢,不由的都被朱陽所震懾。
這其中便有李光地和張英也在人群之中。
看著朱陽縱馬而去的身影,李光地和張英互相對視了一眼。
“晉卿,你覺得這位山陰王如何?”
李光地眼神凝重的道:“有太祖朱皇帝之風啊。”
張英點點頭,李光地說不得錯,先不說其他,單就武力方麵,確實有太祖皇帝之風。
“那晉卿你意欲如何?”
李光地沒有絲毫猶豫:“明日我們去拜見梅村先生吧。”
聽到李光地這麼說,張英不由的露出了笑意。
但凡還有一點華夷之辨,有一點道德底線,有一點辦法,也不會去給滿清韃子效忠。
先前他們之所以考科舉做官,實際上很大原因並不是出於本身。
家族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家族之中需要有人做官來維係家族的強大。
所以,他們不得不考科舉為滿清效力。
當然,你要說他們沒有一點自私的心態那是不可能的。
文人嘛,都想名垂青史。
以前沒得選,現在不一樣了,大明興複有望,現在但凡是還有一點良知的文人都會站在朱陽這邊,驅除韃虜,恢複大明。
且不管兩人怎麼想,朱陽一路裝逼帶閃電的帶著三千騎兵和文武大臣來到了孝陵之前。
滿清韃子出於統治的需要,也是為了收攏人心,並沒有對孝陵進行破壞,因此孝陵得以保存完整。
朱陽率領一眾文武至下馬坊前下馬,步行足足五裡之地,才來到寶城。
所謂寶城便是朱元璋及馬皇後合葬的地宮。
如何祭拜,顧興武和吳偉業早就教過朱陽了。
朱陽神情肅穆,走完一應流程,然後拿出祭文。
“仰惟皇祖,備大聖之德,當亨嘉之運,受上天之成命,正中夏文明之統,開子孫萬億世隆平之基,.......由是群雄殄滅,武功告成,天下歸一。”
這先是吹一下太祖皇帝,這是政治正確。
下麵就是表達朱陽自己的誌向。
“小子彝煌,代王之嗣,恭承鴻業,夙夜靡寧,圖效顯揚,思惟罔極,........,宵衣旰食,夙興夜寐,複我皇明,解萬民於倒懸,免生靈於塗炭,坤厚承天,徽音孔遐。含章內美,以相以翼,民戴考妣,覆燾無極。瓜瓞綿綿,螽斯詵詵,保我子孫,為王為君。天作鐘山,永奠玄宮,世萬世億,福祿攸同。”
就是希望朱元璋保佑自己能夠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