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人都是吳三桂的心腹,自然也都清楚吳三桂的想法。
不過,還是馬寶這個直腸子的人開口了:“王爺,不如反了算求,我早就看那些狗韃子不順眼了,殺傷BJ城,您登基做皇帝,豈不快哉!”
對於馬寶這樣說,吳三桂心中自然是非常滿意,可是表麵上還是要嗬斥:“三寶,休得胡言亂語。”
馬寶,又叫馬三寶。
雖然是嗬斥,但是吳三桂全然沒有懲罰的意思,可想而知吳三桂內心的想法了。
夏國相、方光琛和劉玄初都是明眼人,自然看出來了吳三桂的想法。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當然是反了。
夏國相直接道:“嶽父,如今太平軍已然占據江蘇,江蘇乃天下賦稅重地,清廷定然會出大兵征剿,這簡直就是天賜良機,更何況我們還有平南王和靖南王相助,隻要嶽父大旗一舉,必然雲集影從,天下震動,大事可期。”
吳三桂聽了夏國相的話點點頭,這話說到他心裡去了。
不過,他還是看向自己的兩個最看重的謀士。
方光琛卻道:“大王,舉旗之事我亦讚同,然有一事卻不得不慮,我等以何為名?”
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
你造反得有個名義啊?
總不能說我就是想做皇帝,你們跟我一起造反吧。
這就太傻了,就算是農民造反都知道提出個口號,作為平西王,肯定必須要有一個正大光明的名義才行。
吳三桂想了一下:“興明討虜如何?”
方光琛直接言道:“那江蘇太平軍那裡該如何處置?”
吳三桂不在意的道:“不過是一藩王之後,日後大事成功,如果識趣就給他一個封地,以續大明之嗣就可以了,不識趣的話,小明王之事也不是不能重演。”
議定名義,那就該製定策略了。
劉玄處直言不諱道:“大王,如果要舉旗興大事,我等取勝之道唯有一個字,那就是快!”
吳三桂看向劉玄初:“先生此言何意?”
劉玄初道:“大王,我等實際上是一隅之地對抗滿清全國之力,如不能速勝,一旦遷延日久,必生禍亂,不可不察啊!”
劉玄初說的是非常對的,曆史上吳三桂就是犯了一個致命的戰略錯誤。
吳三桂起兵後,前進的步伐非常快,在西南地區無人能擋,很快就打到長江邊上,但吳三桂卻止步於長江,史載:“至夷陵,駐兵鬆滋,三月不進”。
然後,就給了康熙一個從容整備全國力量的時間和機會,最後終於失敗。
吳三桂點點頭,表示知道了。
然後眾人就開始製定各種策略,先殺雲南巡撫朱國治,然後速取西南三省,之後東進湖南湖北,聚合三藩之力,決勝中原。
所以,當滿清製定了剿滅朱陽的策略的時候,吳三桂反了。
這一下子,頓時讓滿清朝廷有點慌了。
吳三桂不比朱陽,吳三桂一旦造反,整個長江以南都要亂起來,甚至整個中國都要亂起來了。
一個不好,說不定他們就要回東北老家了。
康熙頓時有點慌了,畢竟現在的康熙可不是以後那個平定三藩,打下台灣,乾掉葛爾丹的康熙,現在還嫩著呢。
好在,滿清狗韃子之中還有一個定海神針似的人物,太皇太後孝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