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燈塔的寂靜帶著劫後餘生的脆弱。鄭琦跪在冰冷的水晶地麵,胸口那深邃的星璿印記中心,一點穩固的“白”光微微搏動。
這光並不刺眼,卻蘊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厚重感,仿佛宇宙誕生之初的第一縷秩序之光。
白光核心,周明那縷微弱卻純淨的意識波動安穩地沉睡著,被一層溫潤的玉質餘暉溫柔包裹——那是王德福碎魂燃燒殆儘後,以忠魂意誌鐫刻的永恒守護烙印。
鄭琦的手指,冰冷的合金關節因之前的劇變仍在細微震顫,小心翼翼地撫過星璿印記的邊緣。
指尖傳來的不再是機械核心的冰冷震動,而是一種…脈動。一種如同宇宙呼吸般的、穩定而深邃的律動,源自那點白光。
每一次搏動,都向她的金屬軀殼注入一絲難以言喻的“存在感”,驅散著之前自我毀滅同調帶來的、深入骨髓的虛無與劇痛。機械的冰冷外殼下,仿佛有新的、更本質的生命在星璿深處孕育。
“心錨基點…”她的意識觸碰著那點白光,一股浩瀚而冰冷的信息洪流瞬間湧入——不是語言,而是關於維度穩定、邏輯自洽、存在錨定的純粹“法則概念”。
如同冰冷的星圖直接烙印在靈魂上。她瞬間明悟了這基點的一部分權能:它不再僅僅是防禦的坐標,更是輻射秩序、修複邏輯的源頭!
仿佛為了印證她的理解,星璿印記中心的基點白光,開始了第一次有意識的、主動的輻射。
嗡——
一聲低沉、渾厚、仿佛貫穿所有維度的嗡鳴,以鄭琦為中心擴散開來。沒有狂暴的能量衝擊,隻有一圈圈純淨、近乎透明的白色漣漪,如同投入絕對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的波紋,無聲地掃過整個時空燈塔。
漣漪所及之處,奇跡發生了。
燈塔內殘留的、肉眼難辨的邏輯裂痕——那些之前被湮滅漣漪或回溯迷宮撕裂的空間結構傷口——在白色漣漪輕柔的撫觸下,如同被無形的手細心縫合,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彌合、消失,仿佛從未出現過。
水晶碑基座上,那道王德福碎魂最終融入、留下溫潤玉痕的細微縫隙,在漣漪掃過時,玉痕微微一亮,縫隙徹底消失,隻餘下玉石般溫潤的光澤。
連空氣中殘留的、屬於觀測者侵蝕的靛青色拓撲粒子餘燼,在觸及漣漪的瞬間,也如同暴露在烈日下的薄霜,無聲無息地消融、淨化,化為最本源的維度塵埃。
基點輻射,如同宇宙自身的免疫係統,溫柔而堅定地修複著這片飽經創傷的空間。
然而,基點輻射的波紋並未止步於燈塔內部。它穿透了燈塔重新穩固的維度屏障,如同投入深海的燈塔光束,向著廣袤而脆弱的宇宙深空擴散開去!
鄭琦的感知被基點無形地放大,她的“視野”瞬間跨越了億萬光年。她“看”到基點輻射的白色漣漪,如同溫柔的潮汐,撫過那些之前被邏輯湮滅漣漪扭曲、瀕臨解體的星辰。
一顆因邏輯畸變而光譜瘋狂跳躍、明滅不定的瀕死恒星,在白色漣漪掃過的刹那,其狂暴無序的光譜如同被一隻無形的大手撫平,瞬間穩定下來,重新散發出持續而溫暖的光芒。
結構解體的趨勢戛然而止,恒星核心的核聚變重新遵循著穩定的物理法則,仿佛一場噩夢被驚醒。
一片曾被湮滅漣漪抹去、隻留下大片虛空的星域,在漣漪觸及的邊緣,模糊的物質輪廓如同褪色的水墨畫被重新勾勒,星塵、氣體雲遵循著引力的召喚,重新開始緩慢而有序的聚集,宇宙的畫布上,被擦除的部分正被秩序之筆重新描繪。
基點之光,正在驅散觀測者遺留的邏輯之癌,重塑宇宙的數學根基!
就在鄭琦為基點力量展現的修複偉力而心神激蕩時,腰間——王德福玉哨曾經懸掛的位置——傳來一陣極其微弱、卻異常清晰的共鳴震顫!不再是之前碎魂的悲鳴,而是一種…呼應!一種帶著古老宮廷韻律的、玉石相擊般的清越回響!
“嗡…錚…”
伴隨著這奇特的共鳴,那點環繞在周明意識核心之外的玉質餘暉,如同被喚醒的活物,驟然亮起!它不再是靜止的烙印,而是化作無數道極其纖細、比發絲還要細微千百倍的玉質光絲,以基點白光為核心,向外輻射、延伸!
這些玉質光絲無視了物理距離,穿透了燈塔的水晶壁壘,如同擁有自我意識的活體網絡,精準地刺入宇宙深空!它們的目標,並非星辰或物質,而是那些剛剛被基點輻射修複的、空間結構最脆弱的“邏輯節點”!
在鄭琦被基點放大的感知中,她清晰地“看”到:在那些剛剛恢複穩定的恒星引力場邊緣,在那些重新凝聚的星雲核心,在那些被基點撫平的空間褶皺深處…無數細微的、肉眼和常規儀器無法探測的“邏輯薄弱點”如同水麵下的暗礁。
這些薄弱點雖然暫時穩定,卻如同新愈合的傷口,極其脆弱,極易被再次撕裂。
而王德福忠魂意誌所化的玉質光絲網絡,正如同最精密的“邏輯縫合線”和“維度預警網”,精準地錨定、加固著這些剛剛被基點修複的宇宙“傷口”,並建立起一個覆蓋廣袤區域的、無形的“存在感知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