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酒為友正負何辨
看向了“神機軍師”朱武的身影,本來坐下來的“白花蛇”楊春又站了起來。
隨後,便聽他說道
“朱家哥哥哈,怪小弟沒什麼本事來。若是,有那通城虎薛“太歲”的本事...
史家哥哥嘛,又何——至於如此呢?早就是,出手...”
說到這時的楊春,歎了一口氣。
已經轉過頭來的“神機軍師”朱武呢,則是閉上了雙目、又睜開,隨之就說道
“唉,就算是“通城虎”呢,又如何?
聽說,這位“通城虎”薛剛之名,是那大唐名將薛仁貴之孫、其父範陽節度使薛楚玉,可謂是——出身於將門世家。
不過,他應該叫薛嵩,又有一個名字叫薛尹。隨著口口相傳的變動,至於哈,他那真名嘛...
誰還記得個真切、誰又會、充滿耐心地——去考證一番?哈...哈...”
...
[說明]
“通城虎”薛剛,其原型為薛嵩,又名薛尹。絳州方泉人,為大唐中期將領。
其膂力過人,擅長騎射,慷慨豪邁,嫉惡如仇。
可惜呢,卻對詩書禮樂一竅不通。因出身將門,靠祖輩庇蔭入仕為官。
或因不善於政務,不善於言談,不會阿諛奉承,自知升遷無望。
加之其他的因素,而“反唐”。
...
這時的“白花蛇”楊春,點了點頭來,鼻子有二分“抽搐”之音地說道
“死了就死了,誰還記得呢?這個世道嘛,不就是如此...骨頭一埋了,頂多有個石碑立在那...
有子孫後人,來個十趟八趟,再多地...也就不太可能了,不出七八十年來,也就沒人、再記得...
當然了,若是成了那帝王將相,應該吧...還會,有人去祭拜...”
說到這裡的楊春,緩緩地歎了一口氣,停了兩個呼吸左右的工夫、又說道
“朱家哥哥呀,聽說這“通城虎”的反唐、又成為大唐的王爺...
你到底,可以給我講一講?畢竟,如此地時節,我也是沒其他事情做...”
而這時的“神機軍師”朱武,已經是坐了下來,隨之說了個數字七五五!
接著,就聽他講起——
這個安祿山之變!
安祿山在範陽起兵造反,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爆發。
而這位“通城虎”薛嵩之父薛楚玉,曾任範陽節度使,與安祿山關係要好。
因為這麼一層關係來,令薛氏家族備受排擠。
薛嵩嘛,自身也備受煎熬,非常抑鬱。對投身效力的大唐王朝,或許就是這麼個原因,產生了不滿。
再加上,“安史之亂”的烽火而起,讓薛嵩覺得
這是一個出人頭地的好“機會”,於是便加入到了安史的叛軍的洪流中。
...
聽到這一番的“白花蛇”楊春時而點頭,時而又牙關一咬。
不過,他呢...
卻是沒有去,發表自己的任何建議。
畢竟,那些過去的雲煙往事,哪怕是落得個後人的“公正評價”來——
又如何?
而這時的“神機軍師”朱武,看了看對方,又說了這麼一段
這位“通城虎”的原型人物嘛,因作戰勇猛,被安祿山升為相州刺史、成為了一個封疆大吏。
不過——
在史朝義兵敗後,朝廷派兵征討河朔地區,安史叛軍節節敗退。
這位說書中、“通城虎”的原型人物——薛嵩,那是一個大為震驚呀!
為了保全家族,他便向大唐投降了。
由名將仆固懷恩舉薦,這位薛嵩呢,被朝廷授予檢校刑部尚書、兼相、衛、洺、邢四州節度使。
自此呢,他就從安史叛將,搖身一變成了一方大員。
...
說到這裡的朱武眨了眨眼睛,又打了一個哈欠。
也許呢,他已經是覺得、有些疲倦了。不過...
接著,又聽他、說道
“楊兄弟,那說書人口中的“通城虎”嘛,就是這位能臣啦——薛嵩!
其感念朝廷的恩義,在任上奉職謹慎、休養生息、恢複生產,頗有政績。
大唐王朝的大曆初年,被加封為高平郡王、檢校尚書右仆射等職。可謂是,未辱祖名!
於大曆七年772年),這位“通城虎”的原型人物嘛,卻病死任上、追贈太保。
至於呢,外麵的說書之輩,編排個“通城虎”之事嘛...隻能說,有一小部分、是那真實之事了...”
聽到這番話的“白花蛇”楊春,已經喝上了兩口熱水。待喝罷,他點頭、來應道
“其人生,也是那一曲兩折哈!好在,有一個比較好的結局...
朱家哥哥哈,若是...這“通城虎”真的成了那反賊,隻怕——這外麵茶館的說書人,可不是...
不敢多放屁!免得那引火上身了,不是?哈...哈...我想,這麼地難處,應該是不可避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已經喝上了一口水的“神機軍師”朱武,再次打了一個哈欠來。
隨之就看了看屋外,就這麼...
靜靜地看去,對於剛才的話語,他沒有——給出什麼回答來。
而這時的“白花蛇”楊春呢,自然是不再多言。
又倒上些許的熱水,以不太慢的速度呢,五六口、就喝了下來。
約莫五六個呼吸之後,卻聽這朱武、來說道
“那之前大唐王朝呢,還有一個叫杜牧的大詩人...給我們這西嶽之地呢,寫上了幾首詩來...
現在想一想,往事如煙...用不了,幾十年的光景嘛...我們呢,怕是連煙塵...
都算不上了,唉...楊兄弟,以後嘛,不要想太多了...能過好——眼下的日子嘛...
已然是不錯!再多地,對於我們這樣的人來說,也就是負擔。所以說,到時候...
我們離開的時候,就不要心中糾結。該放下,就放下吧...”
...
是啊!
過往如煙!
那杜牧之詩,於此處“西嶽之地”而言...
不知呢,該做何評價?也許,沒有幾個人記得,曾經的他呢...
來過!
隻是——來過後,留下了這麼三首詩來。與上文177章節、下文179章節的一塊,有詩如下
文字波中去不還,
物情初與是非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