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係統的力量。
抽到“人脈”之後,會給強行安插一段“並不突兀”的相識。
嗯……
1歲的陳澤和喬布斯認識,係統給的理由是,父母帶1歲的陳澤寶寶去玩,然後被老外記者拍下來,後來不知道怎麼的,就成了喬布斯看上了,還好當年蘋果電腦沒壁畫功能,不然陳澤就得上電腦桌麵了。
但是這又有什麼用呢?
其他的人脈,大部分也都暫時用不到。
除了9歲那年,抽到了“座山雕·韓叁評”,和10歲那年,抽到了“兒童文學主編”,陳澤就開始行動了。
靠著這個人脈關係,陳澤先讓父母都到了更高的部門裡去,父親去了聯合製片廠,當個對外的專員,母親雖然還是在北影廠,但是直接從科員變成了副科,職稱和工資都提了,不過要再想往上走,不太可能了,陳澤打算過幾年就讓老娘辭職,等民營市場徹底開放,那就自己乾公司!
再賺錢買院線,然後讓老娘管院線去。
除此之外,陳澤自己也靠著兒童文學的關係,開始在上麵發表“童話故事”,去年更是寫了一本“鴿子戴夫”,成功出圈,被英法美日等國家翻譯,直接打開了陳澤的海外市場。
至於和座山雕的人脈關係,則由父母維係著,也算給保留了下來。
“都是我的人脈啊!”
陳澤在床上翻了個身,看向看劇本看的淚眼婆娑的親媽,問道:“媽,我這本子,能拍嗎?”
張頌梅毫不猶豫的點頭:“能拍,當然能拍,這要是不能拍,那還有什麼電影能拍?”
作為北影廠的一個小編劇,儘管沒寫出過什麼好劇本,但是看劇本的能耐還是有的。
這一部名為“愛(他們倆)”的電影劇本,可把張頌梅的心,給戳的稀爛。
這肯定是陳澤抄的,難不成穿越過來了還搞原創啊,在沒有能耐之前,搞原創死路一條,尤其是這個年代,陳澤肯定是走文藝路線,走商業路線那是真不怕死。
電影原為2012年法國導演“邁克爾·哈內克”自編自導的影片“Amour”,該片榮獲2012年第65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
而這也是陳澤用了一個季度的時間,把它給漢化了,但是目標不變,依然是衝刺金棕櫚。
衝2003年的戛納,那是最有可能的一年了。
為什麼呢?
因為今年評委主席是“帕特裡斯·夏侯”,按照“最強人脈”係統的關係,陳澤可以向自己的人脈提出一個對方力所能及但是不違背他本心的請求。
除此之外,03年的金棕櫚是“大象”,這個講述校園槍擊的,震撼程度有,但是和“愛(他們倆)”的死亡故事比起來,還是差了點。
這也是陳澤的把握之一,畢竟“愛(他們倆)”這部電影,對老年人的衝擊是非常之大的。
兩個八旬老人,因為其中一人動脈栓塞癱瘓,在另外一人照顧癱瘓老人的時候,久病床前無孝子,更何況是八旬老人,照顧自己都不容易了,雙方不斷發生衝突,又因為愛情和好,中風的一心求死,另一個試圖更貼心的照顧她,可終究敵不過時間和衰老,最終健康的殺死了中風的,然後跟隨著一起上路。
一個很溫暖又冰冷的殘酷故事,卻是一個頂尖的劇本。
這玩意兒打“大象”,可比打今年的“鋼琴家”好打的多。
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
56屆戛納電影節,不僅僅評委主席是陳澤的,還有一個評委,也是陳澤的朋友!
薑聞!
在床上的陳澤,掏出手機,哢噠哢噠的打了一行字,發給了一個號碼。
——“牙花子,我要拍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