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父母早飯吃完去上班,陳澤也出門複製東西去了。
看了一眼手機,某個人還沒起床。
這年頭已經有複印機了,但是價格昂貴,不過陳澤所在是北影社區,出門左拐,在一個十字路口再左拐,往前走就是北電,就算是拐了個大直角,也不超過700米的路程。
北電後頭就是北影廠,陳澤可是個聰明的人,怎麼可能跑外麵花錢複印呢!
果斷來到學校,11月學校還沒放假呢,狹小的學校裡依然充滿著生機,年輕俊美的少男少女們,就算是冬天把自己裹成一頭熊,也照樣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陳澤是走讀生,畢竟距離家是真的近,甚至很多時候,陳澤都是不走大門,而是翻牆回學校的。
直接闖入了辦公樓,敲響了文學係老師的辦公室大門。
“進來!”
陳澤推門而入,就看見一禿頭中年男人,從教案那邊抬頭往門口看。
“陳澤啊,有事兒?”
眼前的寸頭男人,叫王晉嵩,2002年本科表演班班主任。
“喲,王老師您在呢,我來蹭下學校的打印機!”
說著,陳澤就來到了打印機的麵前,直接操作了起來。
“嘿,你小子寫童話書沒少掙錢,打印這點東西也要蹭學校的?”
“該蹭還是得蹭啊,我自個兒寫的本子,可不放心外頭的打印機!”
王晉嵩一聽這個,立刻就站起來了:“你小子已經開始寫本子了?我能看看嗎?”
“我印一張您看一張,不過王老師,您這是來我們文學係蹭暖氣啊?我們班那位呢?”
“就你怪話多,張老師打水去了!”
“嘿,這年末排戲,您這是來催本子了吧。”
“印你的。”
王晉嵩這是看進去了,沒繼續和陳澤閒聊,接過了陳澤複印出來本子,就直接坐在了複印機邊上的座位上看了起來。
這一看,直接就沉了進去。
第一頁的本子寫的很平淡,就倆老人的對話,以及一些細節。
看起來更像是紀實片的風格。
原電影裡,妻子是音樂教授,身份改為上海人,畢竟上海的小資,最符合這部電影的格調。
上海人就是給人一種“死都要死的很有格調”的感覺,符合原電影人設。
其他的就是本土化的一些修改。
第一頁的對話到“老太太坐在椅子上莫名發呆”,戛然而止,王晉嵩立刻拿過來第二頁繼續往下看,看到這裡他第一個反應,這是一個關於老年和死亡的故事。
這一下子就讓人來了興趣。
北電走的,就是西方探討人性之類的藝術路線,這種題材太合他們的胃口了。
“嗯,這幾個空鏡頭有點意思!”
第二頁,第三頁,第四頁……
後麵不知道又進來了一群人,一個一個都開始分著看劇本。
陳澤一點都不擔心被剽竊,因為原著每一頁上,都有一個印章,那是陳澤4歲那年抽到的人脈,四九城著名的印章大師“王桐姚”老先生,老先生外出看景的時候,看到了粉雕玉琢的陳澤,後來送了一枚印章給陳澤,希望陳澤將來君子如玉。
這位可是給偉大領袖等人都雕刻過印章的。
每一頁上都有這個印章,這就是最好的防偽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