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郵件的過程之中,陳澤則是開始琢磨怎麼邀請龔莉和張曼鈺。
能駕馭這部電影兩個主要角色的,就隻有這兩位了。
不過劇情需要改動不少,最起碼得讓邏輯合理。
原作內容很簡單,女作家和女戰地記者是好朋友,女戰地記者罹患癌症,女作者在得知之後,就在女戰地記者生命最後的時間裡,陪伴著她,期間就是各種聊人生,聊過去,中間會穿插各種回憶的畫麵,最後女戰地記者決定過段時間服用藥物離開這個世界,希望女作家能在隔壁的房間陪她最後一程,在此之前,兩個人逛街,散步,吃飯,讀書,看電影,直到那一天的到來。
所以,這部電影叫做《隔壁房間》。
雖然兩個女人的人生亂七八糟,但是電影本身卻並不亂,反而色彩繽紛。
如果說,《愛》的色調是冷峻,那《隔壁房間》的色調,就是彩虹。
從兩個人在病房裡見麵開始,色彩就充斥著整個畫麵。
病床上,白色的枕頭,銀色的頭發,女記者紅色的外套,對麵是女作家金色的頭發,黑色的外套,鏡頭中間是牆壁,上麵貼著黃色粉色的楓葉貼紙,下麵有一個沙發,沙發上是綠色的抱枕。
顏色,無處不在。
陳澤突然有一種“這片子要扔給張億謀拍,他能成什麼樣子”的好奇!
不過這電影是不可能讓出去的,能拿獎的電影就那麼幾部,放棄誰都不舍得。
第二天一早。
陳澤打開郵箱,上麵一大堆的郵件。
都是各大公司的報價。
“華藝給這麼高啊?”
有錢。
5%的原價是650萬美元,10就是1300萬美元!
電影份額溢價不會太高,大多數都是買個5%上車,然後價格是原來的120%到150%,如果是資本介入,那可能達到300%到500%,但是算上“文化產品”“中美合拍”“功夫+熊貓”這噱頭,那就離譜了。
在這個沒有上市的年代,價格不會太高的,如果陳澤把《功夫熊貓》放到2012年以後,溢價能達到10倍甚至是20倍以上,因為這些溢價的錢,人家出品方可以在股市上賺回來。
華藝給的價格是10%份額1800萬美元!
溢價500萬美元。
這已經很多了!
上輩子《功夫之王》,華藝也才拿出800萬美元左右,這一次能拿出1800萬美元,的確是有點“破釜沉舟”的意思。
溢價38.46%,還算合理。
甚至有點多了,但是陳澤覺得,還不夠!
繼續查看。
其他的報價,基本上都是在20%到30%左右,偶爾有個高報價的,結果一看,陳澤連公司是誰的都不知道,這種果斷無事。
而陳澤心中的合作夥伴,光鮮給的報價是1700萬,也就是30%的溢價。
“還算可以……”
光鮮沒啥錢,這幾年做電視節目,的確是有掙錢,但是都給扔到院線裡了。
所以這個價格也的確合適。
萬達就闊氣多了。
這是真闊氣!
2600萬整!
這個數字直接讓陳澤都懵了!
這可是美元啊!
按照2004年8.2的彙率計算,這可是足足2.1億!
2.1億,那10%的份額?
這就好比21億元,2.56億美元投資一部電影,全球市場最少7.6億才能回本!
陳澤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機,直接打給了萬達的寶嘉忠。
“寶總,我看了萬達的郵件,這價格是不是寫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