綺羅閣的日頭剛過正午,窗欞上的雕花投在地上,拚成細碎的圖案。潘金蓮坐在梳妝台前,指尖捏著一根繡花針,卻半天沒繡下一針——針線上的絲線繞了好幾圈,最後還是鬆鬆散散地掉落在錦緞上。她的耳朵像被施了法術,明明門窗都關著,卻能清晰地聽到隔了兩個院落傳來的聲音:那是李瓶兒在吊嗓子,“咿呀——啊——”的調子又亮又脆,帶著專業戲子的婉轉,每一個轉音都練得恰到好處,時不時還夾雜著丫鬟們的喝彩聲,“姨娘唱得真好!比戲班的角兒還強呢!”
不止是聲音,連氣味都能飄過來。一陣甜膩的香氣順著窗縫鑽進來,混著牛乳和蜂蜜的味道,還有點陌生的果香味——不用想也知道,是孟玉樓在試驗新點心。前幾日她就聽說,孟玉樓花了五十兩銀子,從京城請了個退休的禦廚,此刻怕是正圍著禦廚,學做那些外麵見不到的精致吃食。
這些聲音和氣味,像無數根細針,紮在潘金蓮的心上。她放下繡花針,走到窗邊,手指無意識地摳著窗欞上的木紋——再做點心?孟玉樓有禦廚,她比不過;再做香露?李瓶兒早就讓人學著做了,聽說還加了更貴重的龍涎香,她的“醉春香”早就沒了新意。必須得拿出點不一樣的,是那種所有人都沒見過、想都想不到的東西,才能在那天的家宴上站穩腳跟。
她回到桌前,趴在桌上,胳膊撐著下巴,腦子裡像翻漿糊一樣。現代的那些東西,電視、手機、電腦,想都彆想;汽車、飛機,更是天方夜譚。她能記得的、能用古代材料做出來的,到底有什麼?
她盯著桌上的胭脂盒發呆,盒子是描金的,打開後裡麵的胭脂是粉紅色的,用細簪子挑一點,能畫出好看的唇色。她又看向鏡子,銅鏡裡的自己臉色蒼白,眼底帶著青黑——這幾日愁得睡不著,連覺都睡不好。鏡子……光……她突然坐直了身子,目光掃向窗台。
窗台上放著那盆蘭草,是孫雪娥來那天被打翻的,後來春桃小心地扶了起來,澆了幾天水,竟長出了新的嫩芽。此刻陽光正好照在蘭草上,葉片上的露珠折射出細碎的光,一圈圈的,像小彩虹。
“光……折射……”她嘴裡念叨著,腦子裡突然閃過一個模糊的影子——小時候玩過的萬花筒!對!萬花筒!她記得萬花筒裡麵有彩色的碎紙,透過鏡片看進去,能看到無數對稱的、會變的圖案,特彆好看!還有走馬燈!過年的時候街上賣的走馬燈,點上蠟燭,裡麵的畫片就會轉,像小人在跳舞!
這兩樣東西,原理都不複雜,不用現代科技,用古代的材料應該能做出來!而且,這個時代的人肯定沒見過,到時候拿出來,絕對能讓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她激動得一下子站起來,椅子腿在地上劃拉出刺耳的聲音。可剛高興了沒一會兒,她又蔫了下去——材料怎麼辦?萬花筒需要鏡片,走馬燈需要薄紙和細竹篾,這些東西在府裡可不好找。
先從萬花筒開始。鏡片是關鍵,她需要透明的、有點弧度的東西。府裡的鏡子都是銅鏡,不透明;窗戶紙是麻紙,也不行。她想了想,突然想起前幾日聽門房的小廝說過,有個洋商人來清河縣賣貨,其中有“千裡鏡”和“眼鏡”,都是透明的玻璃做的。
她立刻叫來了春桃。春桃剛走進來,手裡還拿著要洗的衣服,看到潘金蓮一臉急切,趕緊放下衣服:“姨娘,您叫我?”
“春桃,”潘金蓮拉著春桃的手,聲音壓得很低,“你去門房找王小廝,就說我想找一小塊透明的玻璃片,最好是有點弧度的,越小越好。你跟他說,不管花多少錢,都要給我弄到,而且不能讓任何人知道,尤其是春梅姑娘,還有其他院的人。”
春桃愣了一下,疑惑地問:“姨娘要玻璃片做什麼呀?那東西可貴了,聽說一小塊就要好幾兩銀子呢!”
“你彆管那麼多,照我說的做就行。”潘金蓮從妝奩裡拿出五兩銀子,塞到春桃手裡,“這些錢你拿著,不夠再跟我說。記住,一定要偷偷的,不能讓彆人知道。”
春桃接過銀子,沉甸甸的,她點了點頭:“姨娘放心,奴婢一定辦好。”
春桃走後,潘金蓮的心一直懸著。她坐在屋裡,每隔一會兒就去門口看一眼,生怕春桃被人發現。直到傍晚,春桃才偷偷摸摸地回來,手裡攥著一個小布包,臉色還有點發白。
“姨娘,奴婢給您拿來了。”春桃把布包遞給潘金蓮,壓低聲音說,“王小廝說,這是從一副破了的洋眼鏡上拆下來的,就這麼一小塊,花了四兩銀子。他還說,這東西少見,讓咱們千萬彆露出去,不然被其他姨娘知道了,肯定會來搶。”
潘金蓮趕緊打開布包,裡麵是一塊指甲蓋大小的琉璃片(其實是玻璃,隻是當時人叫琉璃),邊緣很粗糙,還有點凹凸不平,透過琉璃片看東西,能看到輕微的變形。雖然不如現代的鏡片,但已經能用了!她高興得差點叫出聲,趕緊把琉璃片收起來,藏在妝奩的最底層。
接下來是萬花筒的內壁,需要反光的東西。她找不到水銀鏡,隻能用銅鏡。她從妝奩底層翻出三塊舊銅鏡,都是以前用舊了的,鏡麵有些模糊,還有劃痕。她找來了最細的砂石和繡花針,又端來一盆清水,開始磨銅鏡。
磨銅鏡是個細活,需要耐心。她先用水把砂石泡軟,然後用手指蘸著砂石,一點點地在銅鏡上打磨。鏡麵很滑,砂石很細,磨了半天,才磨掉一點劃痕。她不敢在白天磨,怕春梅看到,隻能等到晚上,等春梅睡了,才點上一盞小油燈,躲在被窩裡磨。
油燈的光很暗,她隻能湊近了看,磨一會兒就停下來,用清水洗乾淨鏡麵,看看效果。手指被砂石磨得發紅,不小心還會被繡花針戳到,血珠滲出來,滴在銅鏡上,她趕緊用清水擦掉。就這樣磨了三個晚上,三塊銅鏡終於被磨得光滑了些,雖然還是不如現代的鏡子亮,但至少能反光了。
然後是做三棱柱。她需要把三塊銅鏡粘成一個三角形的筒。府裡的膠水是魚鰾膠,需要用熱水化開。她偷偷在小廚房裡燒了點熱水,把魚鰾膠化開,然後小心翼翼地把三塊銅鏡的邊緣粘在一起。銅鏡很沉,粘好後需要固定住,她用細麻繩把三棱柱捆起來,放在床底下晾乾。
等膠水乾了,她解開麻繩,拿起三棱柱看了看——接口處歪歪扭扭的,有的地方還沒粘牢,輕輕一碰就有點晃。她隻能又用魚鰾膠補了一遍,再用麻繩捆住,又晾了一天。
接下來是彩色碎屑。她把自己不用的胭脂膏刮下來,放在盤子裡,拿到太陽底下曬,曬成乾塊後,用擀麵杖擀成碎末;又把不同顏色的絲線拆開,剪成比芝麻還小的碎末;還偷偷掐了院裡的玫瑰花瓣、海棠花瓣,放在石頭上搗爛,晾乾後也成了碎末。她把這些彩色碎末放在一個小瓷碗裡,輕輕晃了晃,紅的、粉的、黃的、紫的,混在一起,像一碗彩色的細沙。
她把彩色碎末小心地倒進三棱柱裡,然後把之前找到的琉璃片嵌在三棱柱的一端,用魚鰾膠粘牢。另一端需要一塊更小的、更薄的琉璃片做目鏡,她又讓春桃去王小廝那裡問,這次春桃花了二兩銀子,弄來了一塊更薄的琉璃片,隻是邊緣更粗糙了。
她把薄琉璃片粘在三棱柱的另一端,一個簡陋的萬花筒終於做好了。她激動得手都在抖,把眼睛湊近目鏡,輕輕轉動萬花筒的筒身。
裡麵的景象讓她驚呆了——雖然因為琉璃片不平整,影像有點模糊,彩色碎末也不均勻,但轉動的時候,裡麵會出現無數對稱的圖案,紅的像花,粉的像雲,黃的像太陽,每轉一下,圖案就變一個樣子,光怪陸離的,特彆好看!
“成了!真的成了!”她忍不住小聲說了一句,眼淚差點掉下來——這幾天的辛苦,終於有了結果。
可高興了沒一會兒,她又想到了走馬燈。隻有萬花筒還不夠,要是能再做一個走馬燈,兩個一起拿出來,效果會更好。
走馬燈的原理是用熱氣流驅動葉輪,帶動畫片旋轉。她需要薄紙、細竹篾、蠟燭,還有做葉輪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