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酒館角落,響起了椅子的挪動聲。
“老板,再來兩杯朗姆酒。”
一個小矮子,從小桌邊站起身,走到吧台點酒。
“咦!艾隆人?”
酒客們紛紛把目光投來,感到有些訝異。
雖說對方全身包裹著厚實的防寒服,頭上還戴著狗屁帽子,將尖細的耳朵遮住了,可那獨特的大腦袋和纖長四肢,都能讓人輕易辨認。
哪怕身處帝國邊陲,可本地人對異族的了解並不少。
戰前的蒙巴星,因緊鄰邊防星係,承擔了部分軍需後勤的輸送,又因景色宜人,是邊防官兵短期休假的首選之地。
同時也是兩國邊貿的重要交易地之一。
商貿興盛,運輸艦隊往來不絕,裡頭自然不乏異族商人和艦員。
尤其以狡詐貪婪聞名的艾隆人,在星際遊商裡占的比例可不小。
如今的蒙巴星,卻早已不似往昔繁榮。
在那場邊境戰爭中,兩國原本的爭議地區,連帶邊防軍駐紮的近百星係群。
但凡適合居住的星球,都幾乎被打成廢墟。
根據兩國協議,各自邊防區都同步後撤,留出更大範圍的緩衝地帶。
不幸的是,蒙巴星所在的恒星係,也被劃入了軍事緩衝區。
名義上還是蘭斯帝國的領土,可卻沒了駐軍。
隨著摩爾森財團的大舉進駐,就連行政機關都形同虛設。
數年過去,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已潛移默化的將之視為摩爾森家族的私有領地。
否則,摩爾森財團也不敢肆無忌憚的在存在宜居星的星係,建造整個包裹恒星的戴森巨構,從而瘋狂攫取能量。
在帝國的直轄領土,摩爾森可絕不敢那麼瞎搞。
帝國疆域再遼闊,可宜居星球的數量終歸有限,並非所有的荒蕪星球適合環境改造,遑論是自帶完整生態鏈的原始星球。
或許是摩爾森真神為消彌戰禍,付出了不小代價,帝國高層才出於補償性質,對此采取了默許的態度。
這對仍留在蒙巴星的本地人,卻是不折不扣的災難。
本就因戰火波及,以及大規模逃亡潮,導致了嚴重蕭條。
沒等戰後重建,又因戴森巨構的建造,使得生存環境越發惡劣。
彆說恢複商貿繁榮,連本地的日常物資的極為匱乏,得仰賴外部供應,才勉強維持得住。
再廉價的日用品,攤入星際運輸成本後,價格都勢必會瘋狂飆漲。
彆說摩爾森財團這等商業巨擘,就是普通的星際遊商,也覺得給蒙巴星輸送日常物資,實在是利潤太少了。
雖說物以稀為貴,還有不小的漲價空間,可就怕本地人買不起啊!
當初買得起船票的,可都逃掉了,留下的絕大部分都是赤貧階層,榨乾了也沒幾滴油水。
況且,摩爾森財團在進駐後,根本沒努力重整戰後秩序。
隻是出錢雇傭勞工,瘋狂采掘各種資源礦藏,頗有竭澤而漁的既視感。
指不定,其中還有刻意放任物價飆漲,坐視治安亂象,以迫使更多衣食無著的原住民,接受他們的廉價用工需求呢。
長此以往,外地遊商就更沒興趣摻和了。
現如今在貧民窟附近的小酒館,冒出個艾隆人,可不是稀罕事麼?
喜歡蟲群:隻要數量夠,遲早能質變請大家收藏:()蟲群:隻要數量夠,遲早能質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