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太卻是看的高興,吃酸的好,吃酸的好啊!
酸兒辣女,說不得兒媳這一胎懷的就是男丁。
第二日馮老大稱完東西要走,黃大牛就扔到牛車上一個小肘子,“這個拿回去給娘吃的,二丫可愛吃她做的酸黃瓜了,勞煩咱娘再多做些。”
馮老大推拒,娘不讓白吃親家的東西,他不敢拿。
“大哥,這又不是給你吃的,是給娘的,你儘管帶回去就是。”
馮老大:……
他說話就直,這個妹夫比他還直,真是,說出來的話一點兒不討喜!
回到家裡,馮老大把二妹夫的原話給須寧學說了一遍,“娘,這可真不是我想要的,他非給我,不拿著都快要給我乾仗了,我也是沒辦法。”
“行了,收就收吧,今兒把肘子也鹵了,看看能不能賣了,賣不了拿回家吃。”
那怎麼可能賣不掉呢?
馮家的下水如今在城裡都有名了,有的吃慣大酒樓的人都會特意買上一碗馮家的下水回家吃。
上午,豬肘子才擺出來就被一位老客買走了。
從這天起,馮家的鹵味裡又多加了一味肘子。
每日小山回家都會幫親娘和二嬸記賬,今日花了多少銅板,賣了多少銅板,然後教家裡的幾個哥姐弟弟認字,慢慢的張氏和宋氏也會跟著認上幾個字,幾年的時間下來,宋氏張氏自己就會記賬了。
而小山也不必再教他們認字,四年時間,日常用字能教的都教完了,他的課業也越來越緊,前兩日孫秀才提出想帶他出門走走,也不走遠,隻是出去看一看,轉一轉,開闊一下孩子的眼界,小山愁了兩日才和須寧說。
“先生說,頂多半年就回。”
“你們如何去,要準備多少銀兩?”
“坐馬車,先生說,除了雇馬車的銀子,再帶二十兩銀子以防萬一就行了。”
先生說,路上他們要自己賺自己的盤纏,但若實在賺不來就得多帶些銀子,免得考試前回不來。
“學堂的學生都去嗎?”
“明年下場的都去,文勝就不去。”
先生說文勝明年也下不了場,還要再念兩年這才穩妥。
須寧:……就二十兩銀子,在外麵旅遊半年,簡直太便宜了,有沒有?
“那就去,先生說對你們有益那肯定是有益的,不過,你是打算明年就下場了?”
這是不是快了點兒,才念三年書就能考秀才了嗎?
小山恭敬道:“先生說該學的都學了,下場試試也不是不行。”
先生的原話是,你也算讀六年書了,若是還考不下一個小小的秀才那也不用讀書了。
先生把他跟著林文勝學《三字經》那兩年也算在裡麵了。
對小山來說背書寫字都是最簡單的,難的是寫詩律賦,巧的是先生最厲害的就是作詩,最近兩年孫老先生每日悄悄給小山布置作業,每天都要多交兩首小詩,小山是寫的頭禿,但也進步飛速。
孫秀才正是看到他的進步,這才說讓他明年下場,這次出門,他還打算把小山介紹給自己的老友,那位可是正經經曆過殿試的,隻是他不願為官,考中進士後就進了江南的南山書院,以馮瑞的天資,他一定願意收下這個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