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說道:“潘雲誌的死亡時間是在三天前,也就是7月7日的晚上10點左右。”
“地點在潘雲誌家,位於慢德樂的一處半山獨棟彆墅。”
說著,老白輕點鼠標,屏幕上立刻出現了潘雲誌死亡的現場照片。
“潘雲誌的死亡原因是被利器割喉導致的失血性休克。”
“從圖片上可以看出來,他的死狀跟張虎幾乎完全一樣。”
……
“因此初步推斷這兩起案件是連環殺人案。”
“最先發現潘雲誌屍體的是緬國的警方。”
見下方眾人有些疑惑,警方竟然是第一發現人?
老白解釋道:“沒錯,緬國警方在7月7日傍晚曾經聯係過潘雲誌。”
“第二天早上再次打電話卻聯係不上了,因為有急事就去潘雲誌家裡找人。”
“正好遇到前來打掃彆墅的保姆。”
“警方跟著進門之後,就發現潘雲誌死在了彆墅一樓的會客廳裡。”
既然住彆墅,安保措施應該相對齊全才對。
鄭隊問道:“有沒有拍到嫌疑人的畫麵?”
老白說到:“有,彆墅正門的監控拍到了嫌疑人的身影。”
“7月7日傍晚6點,嫌疑人是和潘雲誌一起進的屋,手裡還提了一個大號的箱子。”
“由於7月7日慢德樂下雨,嫌疑人當時打著一把大傘,傘麵壓得很低,並沒有拍到麵部。”
“嫌疑人是晚上11點左右離開潘雲誌的彆墅,手裡依舊提著那個大箱子。”
“剛才技術員已經進行了比對,確認潘雲誌案中的嫌疑人留下的生物痕跡,與殺害張虎的嫌疑人為同一人。”
短短三天,從緬國輾轉到青鳥市,手段殘忍的連殺兩人。
嫌疑人的速度夠快,下手也夠果決,而且他似乎並沒有想藏多久,否則絕對不會留下那麼多的痕跡。
或許隻是想完成他想做的事……
這個過程中還有個不起眼的問題,陸執問道:“緬國警方為什麼會主動聯係潘雲誌?”
“難道他被牽涉到了某個案子裡?”
“不是他,是他的獨生兒潘小龍。”老白說著調出了一張關係圖。
“潘小龍,今年15歲,是在緬國出生的。”
“7月7日上午,一名緬國市民在遛狗的時候發現山道邊上的地麵有異常。”
“當時狗一直朝著某個地方狂吠不止,甚至掙脫了狗繩跑了過去。”
“狗主人追過去,在山道附近的林子裡,發現了一名年輕男性的屍體。”
大屏幕上一閃,出現一名帶著銀框眼鏡的斯文年輕男人,看起來也不過30歲左右。
“經過緬國警方查證,這名死者叫林寧,是龍國粵省人。”
“林寧的工作是在緬國的一所私立中學教授語文,並且擔任班主任,而潘雲誌的兒子潘小龍就是林寧班上的學生。”
老白稍一停頓,讓同事們能夠消化幾個人物之間的關係。
他按動鼠標,林寧死亡時的照片呈現在眾人眼前。
“發現林寧屍體的山林就是第一案發現場。”
“根據屍檢報告顯示,林寧的嘴巴被用寬膠帶和臭襪子堵住,手腳都有被緊緊捆綁的痕跡。”
“他的麵部五官被打爛變形,全身的都有被棍子和石頭敲打過的痕跡。”
“凶器就在發現屍體不遠處隨意丟棄著。”
畫麵一閃,是染血的棒球棍和棱角分明的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