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願隨父王平定倭國。”
宇文成惠同樣沒有異議,這又有什麼可糾結的呢?
事實證明,大隋的實力確實遠勝於倭國,不是這等海外島國能夠小覷的?
既然倭國沒有自知之明,那就讓他們好好長長記性,明白什麼叫自尋死路。
或許在後世,宇文成惠無法做到,但在這個世界,他卻無需手下留情。
所以,宇文成惠也拱手道:
“啟稟王爺,倭國的實力,雖然要比琉球強大不少,但一下損失十萬大軍,亦是影響不小。
並且,倭國一方恐怕也不曾料到,我大隋如此強悍,他們會敗得一塌塗地。
隨著消息傳回,倭國必然人心大亂,這就是我大隋掃滅倭國的良機。”
旁邊羅成和宇文成龍,也是跟著附和了一句。
見眾人沒有意見,楊林又轉過身,對定彥平說道:
“彥平,你覺得呢?”
定彥平頷首而笑道:
“想不到老夫歸隱這麼多年,竟然還有破敵滅國的機會,真是令人心潮澎湃啊!”
就這樣,眾人在此達成一致。
楊林除了留下少量兵馬,鎮守於琉球之地,其他大軍儘數跟隨他進軍倭國。
坦白說,楊林並不擔心琉球國主降而複叛,這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除非楊林在前線大敗,消息傳到琉球,否則琉球國主傻了才這樣乾。
但楊林豈是等閒之輩,他率領這麼多精兵悍將至此,為的就是乾脆利落取勝,儘快掃滅琉球和倭國。
現在,他的任務已經完成了一大半,他怎麼可能在此疏忽大意,掉以輕心?
對楊林這等老將來說,就算他對己方大軍有著絕對的信心,但在取得最終勝利之前,他絕不會在敵軍麵前露出破綻。
在安排妥當接下來的任務後,楊林和定彥平留在大帳之中。
楊林的臉上,流露出幾分唏噓之色,說道:
“彥平,其實本王也沒有想到,此戰竟然如此順利,我們這麼快就拿下了琉球,並且擊潰倭國大軍。
照這樣下去,恐怕用不了多久,倭國也將徹底被我大隋覆滅。”
定彥平怎麼會不明白楊林的意思,當即笑著說道:
“現在的年輕人,確實是比我們那時強多了,這宇文成惠年紀輕輕,便有如此武藝,恐怕魚俱羅也無法與之比擬。
而除此之外,羅賢侄的槍法亦是頗為精熟,當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
我大隋有如此人才,日後必然更加繁華,對於老夫來說,所謂功名利祿隻是過眼雲煙,但求天下安定,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這番話乃是定彥平肺腑之言,如果他真的喜歡功名利祿,那他又何必辭官歸隱,一走就是十幾年時間。
若非定彥平恰好經過山東,並且主動找上門來,楊林根本不知他身在何處。
聽著定彥平的講述,楊林眼中亦是湧現期許之色,說道:
“彥平你說的沒錯,如今大隋何其強盛,我們這些老家夥也能安心了。”
他們確實老了,可大隋仍舊是人才濟濟,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