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耐心地翻到十幾頁之後,終於在一些不起眼的論壇角落和社交媒體評論區裡,發現了一些零星的、夾雜著憤怒與無奈的負麵信息。
其中一條信息記錄了半年前的一起小規模群體事件,十幾名家屬在光明煤窯門口舉著橫幅,要求“還我丈夫”、“殺人償命”。
但事件很快被定性為“乾擾正常生產秩序”,被安保人員驅散。
評論區裡,有一張分辨率不高的現場照片。
木石將照片放大,精準地鎖定在了一個女人的臉上。
她衣著樸素,麵容憔悴,手中高舉的紙板上,用血紅的顏色寫著一個名字——張大偉。
木石立刻轉換了調查方向,開始深挖“張大偉”和“光明煤窯”的關聯。
半個小時後,一個隱藏在角落裡的網絡求助帖子被他翻了出來。
發帖人叫劉翠,也就是照片上的那個女人。
帖子發布於一年前,用詞樸實無華,字裡行間卻浸透著血淚。
她的丈夫張大偉,是光明煤窯的一名礦工,一年前死於所謂的“瓦斯爆炸事故”。
然而,劉翠在整理丈夫遺物時,發現了一本日記,上麵斷斷續續地記錄了王大山的一些詭異行徑。
王大山極度迷信,每次要開掘新的礦洞,或是遇到生產不順時,總要搞一些神神叨叨的“儀式”。
而就在張大偉出事的前幾天,日記裡寫道:“王總又要‘祭山神’了,這次不知又是哪個倒黴蛋……”
事故發生後,與張大偉一同遇難的隻有另外兩名礦工,都是無親無故的外地人。
王大山賠了一筆微不足道的錢,就想將事情壓下去。
劉翠拿著日記去理論,卻被王大山的打手粗暴地趕了出來,並威脅她如果敢亂說話,就讓她和她的孩子一起“意外消失”。
走投無路的劉翠隻能在網上發帖求助,但帖子很快就石沉大海,無人問津。
木石麵無表情地記下了帖子裡留下的地址,一個位於龍城郊區的老舊筒子樓。
他關閉電腦,換上一身最普通不過的灰色夾克,融入了窗外的夜色之中。
——————
劉翠家的門被敲響時,她正抱著五歲的兒子,給他講著早已不存在的父親的故事。
“咚、咚、咚。”
敲門聲不急不緩。
劉翠渾身一顫,驚恐地抱緊了兒子。
自從丈夫死後,她最怕的就是敲門聲,總覺得門外站著的是王大山的爪牙。
“誰?”她壯著膽子,聲音發抖地問。
“我看到了你的帖子,關於你的丈夫,張大偉。”門外的聲音平靜而沉穩,聽不出任何情緒。
劉翠的心猛地一跳。
那個帖子已經一年多了,她自己都快忘了。
她猶豫著走到門後,透過貓眼向外看去。
門外站著一個男人,戴著口罩和帽子。
他的氣質很普通,是丟在人堆裡絕不會被多看一眼的那種。
但他站得筆直,露在外麵的眼神沉靜如水,反而給人一種莫名的安定感。
鬼使神差地,劉翠打開了一道門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