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禮開始前半小時。
李蔭胸前彆著白色的工作人員標識牌,手裡拿著平板電腦,正在做最後一次物資清點。
兩個“助理”依舊如影隨形,但經過幾天的共事,那種針紮般的監視感似乎略微鬆懈了一些,至少表麵如此。
“鮮花全部更換完畢,來自林氏花圃,背景乾淨,三代花農,與各方無涉。”
一個助理彙報道,同時將一份電子檢測報告傳輸到李蔭的平板上。
李蔭推了推眼鏡,指尖劃過屏幕,快速瀏覽著報告。
“林氏?我記得最初預定的是王記花圃。”他狀似隨意地問道。
“安全考慮,昨天深夜臨時更換的。”助理麵無表情地回答。
“所有鮮花在進入莊園前都經過了三道檢測,包括X光掃描和化學物質檢測。”
李蔭點點頭,不再多問。
他知道,這是陳建國“外寬內忌”策略的體現:
無論任何一個環節都有雙重,甚至三重保險。
李蔭繼續向前,走到倉庫中,檢查接下來要用到的殯儀物品。
“殯儀用品清點完畢,數量與名單完全一致。”
倉庫管理員恭敬地站在一旁,遞上一份紙質清單。
“請您簽字確認。”
李蔭接過清單,仔細核對。
棺材、骨灰盒、孝服、香燭紙錢……
他的目光在“孝服”一項上停留片刻。
“這些孝服,都檢查過了?”他問道。
“全部檢查過了,李總監。”管理員連忙回答.
“按照您之前的吩咐,每件都翻來覆去查了三遍,絕對沒有問題。”
李蔭微微頷首,拿起筆在清單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轉身的刹那,他的視線不經意地掃過靈堂的講話台;
那是陳建國稍後會講話的地方。
“我去檢查一下講話台的布置。”他對助理說道。
兩個助理交換了一個眼神,微微點頭。
講話台被布置簡潔而莊重。
一張紅木講話台擺在正中,後麵是厚重的帷幕。
兩個安保人員立在這裡,見到李蔭等人,微微躬身行禮。
“講話台檢查過了嗎?”李蔭問道,一邊走向台前。
“已經檢查過三遍了,李總監。”一個安保人員回答。
“金屬探測、X光掃描,沒有任何問題。”
李蔭點點頭,手指輕輕撫過光滑的紅木桌麵。
平板電腦上顯示著講話台的布置圖,他對照著圖紙;
隨意地調整了一下台麵上話筒的角度。
然後,他彎下腰,檢查台下的線路布置。
“這裡的線路最好固定一下,避免絆倒。”
他指著地麵說道,同時自然地蹲下身去。
就在這蹲下的瞬間,他的右手飛快滑過講話台下方一個極其隱蔽的凹槽處;
那是他前幾天就注意到的位置,一個因為木材天然紋理而形成的細小空間;
恰好能容納一支鋼筆,而且被台布覆蓋著。
當他站起身時,那支特殊的鋼筆已經穩穩地藏在了那裡。
整個過程行雲流水,看不出任何異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