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內容不再是情緒化的抱怨,而是帶著確鑿的數據和文件截圖,指向性極強。
《陳氏能源三違規排放超標的內部檢測報告》
《仁愛醫院‘特殊醫療資源’調配清單》(能看出與陳氏資金的關聯)
《龍城西區居民血鉛超標調查報告與陳氏旗下冶煉廠位置重疊圖》
《……》
這些帖子措辭冷靜,像一根根毒刺,精準地紮向陳家;
尤其是其命脈所在的能源領域,以及最敏感的器官交易黑幕。
它們沒有直接為殺手組織辯護,而是拋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
一個被塑造成“英雄”的家族,其背後為何藏著如此多的汙穢?
緊接著,幾個新注冊的小號開始發言,語氣充滿了市井的憤懣:
“炸得好!老天開眼!陳家也有今天!”
“我爹就是被陳家的廠子害得矽肺病死的,告狀無門!謝謝無名英雄!”
“半個月前我就在網上發現器官交易的事情了,可惜沒有熱度!”
“樓上說的器官是真的嗎?我表妹幾年前失蹤,會不會……”
這些小號混雜在逐漸增多的質疑聲中,如同投入乾柴的火星。
越來越多曾經受過陳家侵害,或因暴力搜查而心存怨氣的人;
開始壯著膽子,小心翼翼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他們或許不敢直接支持“殺手組織”;
但那種對陳家倒台的“快意”,如同暗流,開始在網絡上悄悄湧動。
雖然遠未形成燎原之勢;
但那種一邊倒的“和諧”輿論場,已經被撕開了一道難以彌合的口子。
負責輿情監控的官員臉色鐵青,對著電話幾乎是咆哮:
“刪不掉?為什麼刪不掉!技術部都是乾什麼吃的!”
“找不到人?給我找!挖地三尺也要把這些刁民找出來!”
然而,回應他的隻有技術人員的無奈和惶恐。
所有的技術手段仿佛打在了一團棉花上;
那種有力使不出的感覺,讓他們幾乎發狂。
線上,他們再一次遇到了如此難以對付的對手;
對方就像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幽靈,技術令人絕望。
在嘗試了所有常規和非常規手段均告失敗後,更高層的指令終於下達:
線上冷處理,淡化焦點,不再與之糾纏,將主要精力轉向線下更嚴厲的實體管控。
於是,網絡上關於此事的討論熱度被人工強行降溫,相關話題的搜索被限製。
同時,龍城街頭的治安崗亭增加了,巡邏的頻率提高了;
對流動人口的盤查更加嚴格,一種外鬆內緊的肅殺氛圍籠罩全城。
他們試圖用現實的鐵拳,來彌補虛擬世界的失控。
這種轉變,看似暫時壓製住了局麵,卻無法挽回已經失去的東西。
許多目睹了線上帖子和評論的市民,心中那杆秤已經悄悄傾斜。
那份通告的權威性,第一次在相當一部分人心中打了折扣。
信任的裂縫,一旦出現,便再難彌合。
這種無聲的流失,比任何公開的抗議都更加致命。
龍城的夜,已經過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