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臥室隻亮著一盞台燈。
全嘉和沒有使用自己的個人電腦終端。
他知道,那台設備此刻必然處於嚴密的監控之下。
每一次敲擊,每一次訪問,都可能觸發警報。
他在抽屜深處翻找出一台老舊的數據板。
這是多年前配發的設備,早已停用,但基礎功能尚存。
他利用公共網絡節點接入了一個匿名存儲空間。
這是他在未被懷疑前就預留的後手。
裡麵存放著他提前下載的附近交通的巡邏排班表和監控部署圖。
所有數據都是靜態的,無需實時查詢係統。
他謹慎地斷開網絡連接。
現在,他在完全離線的狀態下研究這些信息。
屏幕的微光映在他毫無表情的臉上。
他的目光在時間表與路線圖上快速移動。
大腦如精密儀器般分析著每一個可能的間隙。
他熟悉自己住所周圍的安防規律,就像熟悉自己掌心的紋路。
三點到四點這個時段,總有那麼幾個監控盲區會自然形成。
那是係統維護與巡邏換防的重疊期。
他找到了那個完美的窗口。
就在這時,他手中的老舊數據板突然亮起。
一個加密彈窗悄無聲息地浮現,其來源無法追蹤。
信息極其簡潔:
【武器:老機車場,B區,C17。】
殺手組織!全嘉和瞳孔微縮。
他們果然在密切注視著一切。
連他使用備用設備都在對方的掌握之中。
信息指向明確,沒有任何多餘字符。
他立即清除了數據板的所有使用痕跡。
現在,他開始執行計劃的第一步。
細致的檢查從衣物和隨身物品開始。
在外套下擺的夾層裡,全嘉和摸到了一個比指甲蓋還小的硬物。
是物理追蹤器。
監視者並未完全信任他的“正常”。
他小心翼翼地取下追蹤器,沒有破壞。
他需要它繼續發送信號,製造自己從未離開的假象。
某種未知的技術乾擾掩護了這一過程。
使得追蹤器信號未曾出現足以引起懷疑的波動。
全嘉和直接將追蹤器固定在家中的寵物貓項圈上。
這隻橘貓從不出門,活動範圍始終限於公寓之內。
帶著追蹤器,它的移動軌跡恰好模擬出一個人在居所內活動的信號。
人工監視同樣需要規避。
他選擇了浴室那扇通常被認為無法通人的窄窗作為出口。
這扇窗的視野角度,避開了樓下固定監視點的直接視線。
03:05。
這個時間點恰好在他先前推算的監控盲區時間點內。
他換上深灰色運動服,從浴室那扇窄窗悄無聲息地滑出。
他利用樓體外部管道和空調外機,靈巧而安靜地降落到地麵。
落地瞬間,他便融入了建築物的陰影中。
很順利,成功逃脫了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