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確保這些‘眼睛’和‘耳朵’都保持清醒。在黑風暴裡活命,全靠它們了。”
年輕技術員低頭查看手持的終端,語氣帶著困惑:
“記錄顯示,往年都要再過半個月才會出現這種規模的風暴。”
“這次怎麼會提前這麼多?”
“誰知道呢。”年長的技術員已經開始用專用工具檢測傳感器探頭的可靠性。
“可能是近期地質活動有些異常。這些不是我們該操心的事。”
他熟練地檢查著接口密封狀態,繼續說道:
“我們的任務就是確保這套係統萬無一失。”
“隻要它們正常運轉,就算外麵天翻地覆,下麵也能安然無恙。”
兩人繼續沿著預設的巡檢路線,逐一檢查著關鍵節點的傳感器狀況。
在他們視線不及的遠處,幾塊與沙丘顏色完全融為一體的“岩石”紋絲不動。
那正是偽裝潛伏在此的死士們。
風暴的提前,並非偶然。
大師級地質學家嶽峙,通過對區域地質構造的精確解讀,鎖定了一個特殊的地質結構:
一條處於臨界狀態的淺層斷裂帶。
這條斷裂帶如同一個天然的能量蓄積器,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持續累積著構造應力。
嶽峙的計算表明,隻需在特定節點施加恰到好處的擾動,就能打破其脆弱的平衡。
石堅隨後實施了數次微型爆破。
這一係列精準乾預的爆破,如同在精密的天平上依次放置了最後一顆砝碼。
淺層地壓的平衡被打破,積蓄的能量開始沿斷裂帶向上傳導,改變了地表的熱力分布。
而這片地區上空的大氣環流本就處於臨界狀態,地熱環境的改變足以成為關鍵的推動力。
它加速低層大氣的上升運動,增強局地環流,為即將到來的黑風暴注入了額外的能量。
人為製造一場風暴確實難以實現。
但通過精準改寫地質腳本,將一場既定的自然災害提前喚醒並賦予其更強的破壞力;
這正是大師級地質學家與設施破壞專家聯手才能完成的精密操作。
待兩名技術員檢查完畢退回庫內,厚重的閘門再次閉合。
偽裝褪去,死士們開始行動。
他們的目標明確:在風暴達到頂峰前,進一步削弱這套感知係統的敏銳度。
行動隱蔽迅捷而無聲。
特製的導電凝膠被精準注入數個關鍵傳感器的接口縫隙。
這種材料會隨著時間逐漸固化,引發數據采集誤差。
微型高頻乾擾器附著在數據傳輸線纜的外殼表麵。
這些裝置僅在特定電磁條件下啟動,產生不易察覺的信號乾擾。
部分地聲探頭被注入粘稠的矽基化合物,這些物質會降低探頭對震動信號的敏感度。
完成這一切後,死士們迅速撤離現場。
他們需要等待,等待風暴最猛烈的那一刻。
……
中央歸檔庫區內部,控製中心的巨大屏幕上。
外部傳感器傳回的數據曲線依舊平穩,所有指標維持在預設的安全閾值之內。
駐守人員對這套係統保持著絕對的信任。
特殊的建築材料和結構,獨立能源,還有這套從未出錯的感知係統。
他們深信,無論外麵的世界如何天翻地覆,荒漠之下的堡壘依舊固若金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