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放在此刻的時代背景下。
這套蘇國裝備已是難得的珍寶。
哪怕是正規地質隊也不一定配備得如此齊全。
聽說那幫人發現蟲草的地方,是在半山腰。
據她在酒館偷聽到的隻言片語,他們曾在一次交易中提及。
“北坡半山腰的老樹根底下”,“一挖就是七八根,個頭還不小”。
這樣的描述足夠具體,說明那片區域確實存在高密度蟲草點。
而蟲草生長環境苛刻,喜陰濕、怕暴曬。
多生於海拔較高、植被茂密的山坡地帶,半山腰正是最理想的區域。
她以前玩過戶外攀岩,有點底子。
大學時她曾是攀岩社的活躍成員,參與過幾次野外訓練和比賽。
對基本的繩索技術、平衡控製、岩壁移動都有一定經驗。
那種在垂直岩麵上尋找支點、手腳並用向上攀爬的感覺。
至今仍清晰地留在肌肉記憶中。
這讓她在麵對險峻地形時,並不完全陌生。
但這具身子太弱,一跑就喘,不能大意。
重生之後,這具身體原主長期營養不良,體質虛弱,肺活量極低。
稍微快走幾步就氣喘籲籲。
前兩天她試著爬了一段小山坡,還沒到頂就雙腿發軟,差點滑倒。
這種狀態顯然不適合高強度的山地行進,更彆提攀爬懸崖。
因此,她必須更加小心,合理分配體力,絕不能逞強。
她麻利地把裝備整好,又去沈庭樾房間,翻出他抽屜裡那張手繪地圖。
她動作利落,將登山包清空後重新打包,裝入必要的工具。
繩索、手套、水壺、乾糧、火柴、小刀。
一切就緒後,她悄悄推開沈庭樾房間的門。
他不在,屋內安靜整潔,書桌上攤著幾份未批閱的文件。
她徑直走向抽屜,熟練地拉開最下麵一層。
那裡藏著一張泛黃的手繪地圖,是沈家祖輩留下的山林草圖。
手指摩挲著泛黃的紙麵,她盯著山勢仔細琢磨。
紙張邊緣已有輕微破損,墨跡也有些暈染。
但山脈走向、河流分布、村落位置仍清晰可辨。
她用指尖輕輕滑過那些手繪的等高線,感受著地形的起伏變化。
她需要從中鎖定走貨團夥口中的那個山頭。
走貨團夥說的山頭在地圖上標得清楚。
離這兒不算太遠,可山溝密布,岔路多得像蜘蛛網。
那個山頭被標注為龍岩嶺。
主峰朝北,兩側山脊延伸而出。
從地圖上看,距離她所在村莊約莫三十裡山路,步行一天可到。
但真正棘手的是中間地帶。
溝壑縱橫,溪流交錯,小徑交錯如網。
稍有不慎就會迷路,甚至誤入野獸出沒的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