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能不能出點正常的考題啊?”
“這考的是語文,還是建模比賽呢?”
“穩定兩個字,和建模有什麼關係?”
“太難搞懂了!腦子完全空白!”
“完了,完了!我一點思路都沒有!”
“這太抽象了!生怕自己理解錯了!”
“這真的是建模比賽的題目嗎?”
“真想問問那個出題的考官,你懂建模嗎?”
學生們發出這麼多抱怨,一點都不意外。
要知道。
這種僅兩個字的考題,還是頭一次出現。
以前除了題目本身。
還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步驟和要求。
這些內容可以幫助他們更清楚地確定方向和細節。
但這一次卻隻剩下兩個字。
簡直是在考驗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
顯然比賽的難度大大提升了!!
因為每個人對這兩個字的理解都不一樣。
稍有不慎,就可能走偏。
如果一開始理解錯了,那麼後麵三個小時的努力都可能是白費。
就像寫作文偏題一樣。
文章再好也沒用。
目前。
眾多參賽選手需要做的。
就是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設計模型。
這對於現場的選手來說,非常困難。
因為他們平時做模型。
大部分都是憑感覺。
根本沒深入理解過模型的核心。
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平日裡。
大多數人都是按照圖紙照本宣科地製作模型。
所以現在這兩個字的題目。
確實把不少人難住了。
。
……
再說現在的晏亞龍。
麵對當前的情況。
他倒是一點兒也不慌亂。
因為他平日裡在這方麵練得多了去了。
況且從小父親就從思維方式上來鍛煉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後來才讓他依據圖紙動手實際操作。
所以眼前的情景對他來說不算什麼難事。
考題一出來。
其他人還在那兒手忙腳亂地琢磨著怎麼應對時。
晏亞龍的腦海中早就浮現出一個框架。
“穩,建橋不就是要穩嘛?”
想到這一點。
他腦海中便出現了大量的數字和信息。
關於橋梁的各種細節在大腦中分解開來了。
比如每一塊部件的具體尺寸、寬度、高度以及厚度,都清晰地浮現出來了。
要知道,除了這以外,他也經常動手做一些彆的模型。
但做過的最多的還是橋梁模型。
而這正是所有建築設計裡頭最為棘手的項目之一。
彆看外表上看去簡單。
實際上評判標準相當嚴苛,不僅要考量它的承重能力,還需要檢驗它對張力和壓力的承受情況。
最重要的是要從整體結構上保證模型能夠足夠穩定。
看著現場其他選手們的反應。
圍在一旁支持親友的人群裡立刻爆發出了討論。
“這個題目難度真的大!”
“‘穩定’倆字真不好搞定!”
“到底怎樣才能算作穩定啊?怎樣符合評審們的要求呢?”
“真是太不容易了,就連平時那些優秀的同學看起來都很頭疼。”
“不過那邊有一個好像挺自信滿滿的樣子!”
“很好奇他是哪個學校的選手啊?”
“彆人急得團團轉的時候他已經閉眼冥思了!”
“也許是在為難題糾結吧,沒準兒快要哭了!”
“聽說是跟隨方老師來的新生!”
“之前根本沒見過這號人物,一般參加這類比賽都是有名有姓的角色吧?”
“哎,估計就是靠關係進來的替補而已!”
“……”
喜歡老六老師:我受的罪,你們得加倍請大家收藏:()老六老師:我受的罪,你們得加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