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妙妙一愣,“彆嚇我啊!”
方漢青說,“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報告顯示:當前全球超過15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影響,其中有4.3億人的聽力達到了中度及以上的程度。”
“預計未來這一數字還將上升至現在的1.5倍。”
寧妙妙爭辯道,“很多原因都會導致聽力下降的,比如抽煙、喝酒等等……”
方漢青強調,“這份報告特彆指出了噪音危害。
人們很容易忽略的一種噪音源就是耳機。”
寧妙妙急了,“這可是新買的耳機呀!不可能……”
方漢青繼續說道,“舉個例子,在跑步時為了蓋過跑步機的聲音調高耳機音量會導致永久性損傷。”
“在地鐵裡更是如此,環境噪聲本身就很大,你必須將耳機聲音再放大才能聽得清楚,這對耳朵十分不好。”
寧妙妙縮了縮脖子,“有那麼嚴重嗎?”
“這不是生物課才學的東西嗎?你怎麼知道這些的啊?”
“高中也沒接觸過這些吧!”
方漢青輕笑,“自從高考後就沒專門去了解了。”
但他覺得作為教師掌握更多常識是應該的。
“打個比方吧,風吹樹葉沙沙聲約10分貝,人們正常交流約為60分貝;繁忙的城市道路上大約有80分貝。”
“而當城市裡的背景噪音過高時,許多人會選擇將耳機音量調得更大,很容易超出安全水平。”
“實際上每增加10分貝並不是簡單的倍增,而是更複雜的換算關係。”
“換句話說,100分貝的音量是10分貝樹葉聲強度的大幾千甚至萬倍。”
寧妙妙打斷他,“彆說得太複雜了,既然這是生活常識就應該簡單易懂點!”
這明顯是在刁難他。
方漢青想了想決定不再多言。
寧妙妙隻好抬手輕輕拍打著自己的大腿,無奈地看著他。
“哼!”
正得意著呢,方漢青卻不慌不忙地說,“耳朵裡頭有兩塊特彆小的肌肉:一個叫鼓膜張肌,另一個叫鐙骨肌。”
“當鼓膜張肌緊縮時,會讓鼓膜向內移;而鐙骨肌收縮的時候會往外拉,讓鐙骨的底板翹起來一點點,稍稍遠離前庭窗。”
“咱們的耳朵如果受到噪音或者其他刺激,這兩塊肌肉就會自動緊縮一下,這被稱為聲反射……”
“一般來說,當音調在4000赫茲左右時,普通人的鐙骨肌反應閾值會在70到90分貝之間,比正常的聽力範圍高出大約70到90分貝,並且同一隻耳朵裡的鐙骨肌反應要比另一隻稍靈敏一點。”
“至於鼓膜張肌嘛,它對外界聲音做出反應所需的音量通常要大上個15到20分貝。”
“一般人對於……”
寧妙妙聽不下去了,嘴角往下撇去,感到頭皮一陣陣發麻:“好啦好啦!你住嘴吧!我服了還不行?我不會戴了!”
看著她那副難受樣兒,雖然完全搞不懂方漢青剛才究竟講了些啥玩意兒,但光聽著這些專有名詞,就知道這事肯定挺複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