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貓軟臥】:“哈哈哈,太驚人了,難不成那時候左有大非洲,右有南北美洲,都是中國的一部分!!”
【攢一口袋星星】:“這樣一看確實容易理解,我國古代的刑天和非洲的貝米斯國家故事相似的原因了。”
《幾乎消失的記錄》這本書由一位老鷹學者根據《山海經》實地考察後撰寫。
這類研究平常隻有少部分人才接觸過,大多數觀看直播的人之前從不知道還有這樣的調查研究!
看著觀眾們的反應,方菡箐明白大家的觀點正在慢慢發生變化。
不過還差得遠呢。
隻有更充足的實地調查結果才能說服所有人。
隻見他神情平靜地接著說:“比如說,《山海經》裡的第九卷和第十四卷提到的光華之穀,那壯觀的景色簡直就像是北美科羅拉多大峽穀的孿生兄弟。”
“這些關於山脈河流的描述裡,已經能看到一些端倪了。”
“接下來,我給大家舉幾個《山海經》裡千奇百怪的動物的例子。
你會發現,現實世界中竟然真有它們的身影。”
“東山經中提到過一種叫精精獸的生物,說它生活在南水旁,走了九百裡,長得像牛卻有馬尾巴,這和非洲的角馬非常相似。”
“北山經中記載的一種飛鼠,簡直是西伯利亞鼯鼠的複刻版。”
隨著方菡箐對這幾個例子的講解,直播間的屏幕上出現了四種動物的畫麵。
最上麵的一組是兩隻角馬——一個是從《山海經》描述畫出來的,另一個是活生生跑在非洲草原上的。
下麵是用黑白線條勾勒的小老鼠,對比現實中西伯利亞鼯鼠的照片,幾乎是照著畫的!
看到兩邊都能展開翼膜飛翔的小東西,網友們驚訝得無以複加。
【粉紅泡泡】:“這耗子也太恐怖了,哈哈哈好像一塊會飛的抹布。”
【你喜歡我】:“厲害,我真的服了,《山海經》不僅僅是妖怪的故事呢。”
“還有啊,西山經提到的文鰩魚跟熱帶海洋裡的飛魚如出一轍。
應龍這個角色與美洲傳說中的羽蛇神也非常相近。”
“另外,共工撞擊不周山的情節與古巴比倫故事中的通天塔倒塌之間有著密切聯係。
兩者都試圖連結天地,但都在某個特定時期因為種種原因塌掉了。”
臨近課程尾聲,方菡箐通過密集而具體的證據,讓大家幾乎反應不過來。
“特洛伊城未被發掘前,人們還以為荷馬史詩裡描述的大戰隻是古代人的幻想。”
“同樣,在大量夏商時期的文物被發現前,很多曆史學家認為那兩個朝代隻是虛構的社會想象。
很多事情,在科學沒有證明之前,隻能被視作神話存在。”
直播間傳來沉穩又充滿啟迪的聲音,讓無數觀眾深刻認識到,《山海經》不僅僅是一本充滿傳奇的書籍,更記錄了許多真實的曆史事實。
這一堂課徹底改變了聽眾對方菡箐的最初看法,他們內心激動之情難以平息。
她將書合上,清空黑板,抬頭看向大家,“與其說《山海經》記錄了奇幻故事,不如說它是描繪史前文明的地圖圖鑒。
今天課程所體現的那種求證的精神,希望大家今後也能好好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