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年多大了?”
“啊,我剛滿25歲呢!”
方菡菁很是不解,自己的年齡跟這事兒有什麼關係?
前麵一個問題還沒得到回答呢,話題就這麼跳過去,不會是打算把自己介紹給哪家的孩子吧?
不要!絕對拒絕,單身生活更加瀟灑自在!
本來站在林教授身邊的劉雅娟緩緩走了過來,輕輕地搭上了方菡菁的胳膊。
“找你來之前我們就已經確認過你的資格,你是完全符合參賽標準的。
這項比賽對參賽者的背景沒有要求,有能力就能來參加。
隻是參賽選手年齡需要在30歲以下。”
“通常情況下,30歲以下的人多數仍在學校裡念書,這就讓人覺得這個比賽隻有學生們才能參加。”
一般來說,在30歲之前的年輕人在這個領域大多還沒有顯著的成績,大部分剛剛完成博士學業。
就數學這門學科來講,這時候才剛開始接觸深入研究,尚未達到可以為國出戰的標準。
但這場比賽設立這樣的規定肯定有自己的考量。
這場國際性的數學競賽設置30歲的年齡門檻,主要有以下幾個考慮:
1.篩選潛力股:限定在30歲以下參賽者,旨在關注那些年輕且具備創新力與才華的新秀們。
這樣的安排有利於發掘更多潛在的天才人物,從而為未來的數學研究領域培育更多傑出人才。
2.促進科研激情:處於職業生涯初期的30歲以下年輕學者,正是他們最富有活力、熱衷於科學研究的最佳時期。
3.增進跨國界合作:各國之間通過邀請30歲以下的年輕人加入到比賽中,這些人代表的是新時代的力量,擁有各自獨特的文化傳承及學術傳統背景。
總的來說,選擇這些極為優秀的年輕人不僅因為他們擁有足夠時間去探索未知領域,還因為聚集在一起時更容易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這樣能夠極大推動整個數學領域的進展,並有助於世界各地相關科研工作的深化與發展。
說完之後,劉雅娟用一種欽佩的目光望著方菡菁,仿佛看到了曾經那個年少時期的自己,隻不過那時的她可不如現在的方菡菁這般光芒萬丈。
就在三人聊天時,旁邊又陸續圍上來幾位清北的其他教授——他們是這裡的同僚。
對於邀請方菡菁參賽這件事情,在場的其他同事們都已經知情了。
此時,方菡菁就像是焦點人物一樣,被一群老前輩圍繞著暢所欲言。
“真是少年英雄出我輩啊,跟你們聊天真看不出我們有什麼隔閡呢。”
雖然不認識正與自己說話的人是誰,但從對方與林教授相熟的樣子看,他們肯定是舊識無疑。
“既然跟你們溝通順暢那就證明我們心態還不老哦,對不對,林老師?”
眼前的這一幕簡直像是追星現場,方菡菁如同站在舞台中央一般接受來自四周老專家們敬佩的目光。
而周圍的老先生們大多數都是為了向她請教專業領域內難以攻克的問題而來。
此刻大家都把方菡菁當作是活字典一般存在,遇到難題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似的問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