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玻璃能有什麼好看的,李福隆也隻是確定一下是否真是玻璃。
李福隆很快就瞧了個仔細,臉上露出些驚歎之色,道:“這等料器是如何燒製出來的?明亮無暇,我大明朝的料器萬不可能到此等水準。”
旁邊的夥計聞言倒是說了句:“想來是西洋的新料器製法,這西洋製料器之法本也比我大明朝高明些,鄭和大人此前出使西洋回來時便帶回來了新的製法。”
聽到他這話,陳文倒是心裡一動,暗歎自己貌似無意間驗證了一個曆史推測啊。
那就是關於明朝製作玻璃的技術是否借鑒過西洋,關於這點是有不少人推測的,但一直沒有確切的史料可以證明。
目前隻有後麵萬曆年間的宋應星在其所著的《天工開物》中提到過琉璃石產於西域,中原人喜歡仿造西洋的琉璃這點。
當然,心中這麼想著的同時,陳文麵上也適合開口:“李掌櫃有所不知,我這料器便是在西洋可也是稀罕物,不是隨處可見的。”
這話得說,萬一李福隆以老村長玻璃酒瓶在西洋很多這個借口壓價呢。
不過薑承也沒有胡說,因為現在的西方即使是玻璃製作的技法更先進,卻也沒有達到現代的程度。
畢竟一些工業方麵的硬性條件是達不到的。
李福隆笑著點點頭,卻也認可陳文這話,作為當鋪掌櫃,他見過的好東西可不少,卻也從未見過如此好的玻璃製品。
“瞧其形,這應當是個酒器,還能嗅到酒香四溢。”李福隆又說著,還將瓶口放到鼻尖嗅了嗅,道:“光聞這香,便知道乃是一等一的好酒。”
陳文心裡其實很急,便應付了句:“若是尋常酒,卻也不配裝在這瓶中。”
稍頓,陳文直接開口問:“張掌櫃,不知道我這西洋料器能典當個什麼價?”
李福隆想了想,問:“那卻是要看陳公子是死當還是活當了,若是……”
他話還沒說完,陳文直接打斷:“死當。”
活當是以後可以再買回來,死當就是等於是直接賣斷了。
陳文現在還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還有機會夢回古代,自然是死當更好。
李福隆點點頭,開價:“若是死當,那在下願出五十兩。”
五十兩?
陳文快速思索其中價值,但也隻得了個大概。
事實上,關於明朝時期銀兩換算到現代的價值,學術界也一直沒有個具體的定論,畢竟時隔經年,社會體係乃至貨幣體係都完全不同,具體的換算是很困難的事情。
現在普遍比較靠譜的換算之法就是用糧價來對比。
比如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兩百公斤的大米,粗略換算一下貨幣價值差不多等於一千塊左右。
換句話說,五十兩銀子差不多對應後世的五萬塊錢。
這肯定不算少了。
其實陳文還想提提價,但他知道時間怕是不夠了,便道:“好,那就五十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