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詩書傳家_鑒寶:雙穿大明,我在後宮當倒爺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五十一章 詩書傳家(1 / 2)

陳柏,字望之,原籍贛州廣信府上饒縣,元末紅巾軍亂時,祖輩自贛州遷居應天府江寧縣。

生於大明永樂二年(1404年),少時家貧,躬耕苦讀,常燃薪代燭,誦《尚書》《春秋》於田壟間。性沉毅,通經史,尤精吏治之學。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得中甲辰科進士,乃三甲第七十六名,時年二十,該科狀元邢寬(因名諱“孫曰恭”形似“暴”,成祖改點邢寬喻“刑寬”),同榜者多江南才俊。

陳柏殿試策論以“河患不弭則/民不安,民不安則邊無寧”切中時弊,得考官矚目。

洪熙元年(1423年)赴任巴蜀保寧府閬縣知縣,時值洪災後流民四散,陳柏以工代賑,率民築堤分嘉陵江水,開“分水堰”灌田千畝,得民頌“陳公堤”,其又簡化稅冊,革除胥吏“飛灑”之弊,任內賦稅無積欠,六載考績“卓異”,擢從五品瀘州直隸州知州。

因瀘州地接苗疆,土司爭地頻發,陳柏以“剿撫並施”定策,平黑雲寨匪首楊九,擒其黨百人而誅首惡,餘眾編入屯田,並與永寧宣撫使盟約,互市鹽鐵,禁漢商欺市,苗民立“無訟碑”於市集。

十年後,陳柏升任渝城知府。

渝城為川東鎖鑰,然衛所軍戶與民戶雜居,訟案迭起,陳柏上任後厘清軍籍,禁衛所侵民田,複設“軍民調解司”平爭端,並興文教,重建巴縣學宮,聘大儒講《朱子家禮》;捐俸刻《渝城詩萃》,收宋元遺篇。府庫原虧空三萬兩,至其任滿反盈二萬。

景泰二年(1451年)冬,督修瞿塘棧道時染寒疾,病篤仍批公文至夜。臨終囑:“府庫餘銀悉濟鰥寡,勿營葬儀。”

陳柏,陳望之,卒年四十七,士民罷市哭奠,歸葬江寧時,巴人持白幡送百裡。朝廷追贈正三品通議大夫,祀名宦祠。

這,就是陳家一世祖的生平事跡了。

聽到三爺爺說完,不僅陳文有些聽愣住,連本來不怎麼在意的陳沛也聽得有些出神。

陳書義見狀,蒼老的臉上帶著驕傲之情,說道:“咱們這位老祖宗,那可真是從底層一路起來的,我和你們爺爺小時候可是聽著這位老祖宗的事跡長大的。”

“小文啊,你可多向咱們老祖宗學習,專心學業,以後做出一番成就來。”陳書義鼓勵似的說著。

陳文倒是歎了口氣:“可惜啊。”

“可惜什麼?”陳書義疑惑地問。

陳文應道:“可惜咱家這位老祖宗隻活了四十七歲,不然的話就憑他老人家的功績,說不定有機會回京任官,那可就能夠青史留名了。”

知府雖然也不是小官了,但對於惜字如金的史書來說,幾乎是沒有知府能夠被記載進去的,像陳家這位老祖宗雖然在任的時候功績不錯,官聲也好,但顯然沒有達到憑知府也能被正史記載的地步。

就算是記載了,五六百年呢,中間還經過了清朝修明史,中間不知道被修改和遺落了多少記載,現在也沒有了。

而要是能回京任官的話,那地位就不同了,青史留名的機會很大。

陳書義聽到這話也歎道:“那確實很可惜,隻能說天妒英才吧。”

當然實際上,以古人的平均壽命來看,這位陳家老祖宗肯定是不算短命的,但在當時也有活到七八十的人嘛,後人想來自然覺得可惜。

旁邊的陳沛拿出手機查了查:“哎,確實沒有搜到咱們家這位老祖宗呢,隻有一個同名的,但卻是明朝嘉靖年間的進士。”

陳書義說著:“沒有也正常,從明朝到現在那麼多年了,能青史留名的有多少人?咱們這些後代子孫不要忘記了老祖宗就好。”

陳文點點頭,心裡則暗自思索著一些事情。

陳柏是大明永樂二十二年中的進士,但這是在陳家的曆史走向改變後的事情,也就是說他能中進士的原因還是要歸結到陳家女身上。

但陳書義講的陳柏生平中並沒有關於陳家女的事情。

是因為遺落了,還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一個女人提供的幫助直接被掩蓋在了陳柏的光輝之下?

亦或者說,陳家女連個名字都沒有,又是女人,所以壓根就沒有被記載在陳家的族譜上嗎。

陳文心中暗自想著,同時他也清楚關於自己交易給陳家女的雪花玻璃杯對陳家造成了什麼影響,從現代也就隻能調查到這些信息了。

因為時間隔得太久了,現在的陳家人能知道發跡的老祖宗的生平事跡就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而更具體的情況,怕也隻能等陳文自己夢回古代後去調查了。

但想法是好的,實際陳文想要調查清楚是很難的,首先陳文也不能保證下次夢回古代的時間還是明朝永樂年間。

其次,就算是在永樂年間,陳文出現的地方從目前來看也是隨機的。


最新小说: 元武劍仙傳 區區藝考,你覺醒神話戰魂? 神翊暗殤之千回端木 DND:黃沙暴君的複仇 重生趕山:老婆小姨子全寵成寶 我在幕後發係統 名義:我才是最後的贏家 遊戲降臨:開局一把破木弓 鑒寶:雙穿大明,我在後宮當倒爺 中醫嬌妻颯爆了,七零大佬追著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