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裡一群教授也是互相爭論著。
“我覺得這篇論文很好。”
“其他的還好,這個挫折攻擊理論,我覺得太過危言聳聽,國情不同,不能拿我們的國情和海外相比。”
“嗯,不錯,我覺得也是,這篇文章太激進了。”
“國情不同就沒有犯罪了,文章中清晰的寫了今年我國青少年犯罪的數據,這還是記錄在案的,而且返城知青越來越多,我認為文章中說的很對。”
一群人爭論半天誰也說服不了誰。
“大家都彆爭了,把陳子軒同學喊來,當麵討論怎麼樣?”
“嗯,這個好。”
“對,把人喊來,我聽聽他怎麼解釋。”
陳子軒聽到教授找自己,也是去了會議室。
此時裡邊聚集了十幾名教授。
張教授見他來了,直接說道:“子軒同學,大家對這個挫折攻擊理論有些不解,你給我們講講你的思路。”
“好的教授。”
陳子軒大方的走到前邊黑板前,看著一群教授直接說道:“我的理論基礎是,當個體追求目標遭到阻礙,會激發攻擊衝動,如果沒有合理合法的宣泄,將轉化為暴力和犯罪行為。”
說完後,用粉筆寫下“挫折憤怒攻擊”幾個大字。
“近期發生搶劫商店的案例,青年沒有工作,看著周圍的好友發小一一找到工作,他因為個人求職受阻或者家庭和周圍人的埋怨嘲笑,引發犯罪行為,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文章中我也有舉例。”
眾人聽著他的話,也是在紙上記錄著。
一名老者看著問道:“陳子軒同學,你說的這個情況我認同,但是和計劃經濟解體掛鉤,你有什麼依據?”
陳子軒點了點頭:“教授這個問題很好。”
回身在黑板上寫道:“計劃經濟解體的‘社會性挫折’。”
白玲偷偷溜了進去坐在角落裡聽著。
“現在開始的改革開放,我認為就是上層已經意識到了計劃經濟存在的問題,78年至今返城知青達到了一千多萬,這個數字還在增加,我預計年底前還要增加上千萬!”
“這不止是一個數字,更是代表國家需要拿出2千萬甚至更多的工作崗位去安置他們。”
“但這不是馬上就可以解決的,需要時間去調配,尋找新的方向去安置,長期找不到工作,就形成了。”說著又回身在黑板上寫了“集體就業挫折”幾個字。
“這如果是工作方麵的挫折,那下邊我要說的就是更現實的,那就是商品價格雙軌製,貧富差距的拉大,造成‘精神挫折’。”
“現在的商品存在‘計劃價’跟‘市場價’,這就誕生一個職業,‘倒爺’,普通人工作一年,可能不如倒爺一次收益高,對有工作的人來說都是一種精神打擊,那些沒有工作的青年會如何?”
一個教授抓住機會,直接說道:“陳子軒同學,你的意思是繼續實行計劃經濟,打擊這些非法倒爺嗎?”
“不,我舉這個例子並不是說反對,一個國家要想強大,就不能閉門造車,有競爭才會有進步,國不與民爭利,私人個體企業很快將走上曆史舞台。”
“好,我們言歸正傳,市場經濟競爭的到來,讓青少年失去了包分配的機會,未來如何走,讓青少年迷茫,形成‘意義感挫折’。”
白玲愣愣的看著前邊侃侃而談的學生,一群教授不斷點頭並認真記錄,仿佛在上課一般,她的心裡突然湧出一股驕傲感。
陳子軒將所有觀點講完,最後在黑板上寫下一段話。
“計劃經濟解體不僅改變經濟規則,更摧毀了青少年原有的心理框架,當按部就班就可以端上鐵飯碗的生活,變成靠自己能力才能生存,挫折感會以犯罪形式爆發。”
“我說完了。”
陳子軒禮貌的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