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艱難的行駛在窄窄的村道上,搖搖晃晃的又走了近一個小時,終於在一個村落停了下來。
一行人下了車。
苡雪她們踩在泥濘的路上才看清楚眼前的景象,黃土石塊壘砌起來的房子,零星幾聲的羊叫雞叫。幾棵葉子落儘的老樹,倚著土牆根兒艱難站立著,似是一陣風就能吹倒般。
大過年的,除了幾處房子貼著對聯,沒有一點像是過節的樣子。
孩子們哪裡見過這陣仗。
苡雪抖著腿抱上苡歌的胳膊,聲音顫抖。
“苡歌……這真的有人住嗎?”
“看……看樣子……有吧……你看那羊,明顯是有人喂的。”
苡歌有些怕,這地方看上去一點兒也不好,時不時的一聲烏鴉叫,讓她聯想起無數的恐怖片場景。
以安站在村口的老樹下張望著,未見有人出來,撥了通電話出去,又等了片刻才見到遠遠跑來一個人。
以安迎上去,與那人說著話,眾人湊上前去,聽過那人介紹才知是村長。
來人年紀挺大的了,看上去老實憨厚,他帶著大家到了村委會,是個有些舊的院子,但是打掃的還蠻乾淨。
他們進了村裡開會的房子,裡麵放著幾張有些舊的桌子板凳,屋子中間有一火爐,孩子們沒見過這東西,圍在跟前兒好奇的研究。
不多會兒,村長將村民召集齊了。
村會議室裡,坐滿了老老小小。
苡歌走到林苡仁夫妻身旁小聲問道:“哥,為啥都是老人孩子?”
以安小聲給她說著,“年輕人都出去掙錢了,集團地產公司建築隊裡有兩個員工是這個村的。
過節,對於一些人來說,是節日,對於他們來說,是個掙錢的日子,春節回來的費用高,外出做力氣活的人,大多數都選擇掙加班費不回鄉。”
大家看著小朋友們紅彤彤的小臉,個個躲在老人的懷裡。
以安打開身旁司機剛卸下的箱子,她拿出一隻手提袋,看了看裡麵的東西,遞給村支書,“這裡麵是老人和孩子的保暖衣,您按人頭分配一人一份。”
她交代好後走出會議室,院子裡停著正在打開的餐車和正在卸貨的食品卡車。
她複核一遍表格對行政秘書交代著,“菜品按單子上的清單做,分量要足,食品發放按人數來,一定記得多問一句人數,千萬彆漏了誰。”
待留守老人、兒童吃過飯,林苡仁安排弟弟妹妹們幫老人搬運發放的食品衣物送到家裡,他和以安坐在會議室裡爐子旁烤火。
“這個寄宿製學校還好說,可是我看老人們不一定會願意離開家去養老中心。”
以安歎口氣回道:“老話說,故土難離~老人家舍不得的東西多,土地、牲畜、老房子……
如果方法得當應該也成,西北地區收了莊稼就是貓冬,做好這方麵的考量就可以了。
農村勞動力缺失,他們年紀大了也種不了多少地。所以還是需要村裡做好土地承包、流轉,地方上比較有特色的農產品產業鏈相關的工作。
縣裡生活、醫療都比這山窪窪裡好太多,年輕人也會願意自己家的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顧,誠心做事就沒有做不成的,過程磨合好了就行。”
林苡仁細細品著以安說的話,那些事放在他這裡,定是考慮不到的,他不由得讚道:“你這腦瓜子挺好使。”說罷哈哈哈的笑起來。
以安與林苡仁在一起時,總會覺得自己可以不用顯得那麼聰明,因為,他總是想在她前麵的。她微微一笑,站起身來看向院子裡的餐車,已經收的差不多了,她對林苡仁擺擺手,兩人出了會議室。
中巴車上,已經累傻了的幾個弟弟妹妹垂頭喪氣。
林苡仁清點過人數,發現還有幾個未回來,便問道:“苡歌、苡雪、苡祥、苡文都還沒回來嗎?”
說完話與以安二人對視一眼,以安忙下車去找村長,幾人由村長帶著一家家的尋去。
最後終於在村西頭的小路上看到幾人,灰頭土臉的臉上還帶著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