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林平安也把肚子吃的圓滾滾,那些剛被收編進入紅軍隊伍的國軍俘虜,一邊吃著飯,一邊嗚嗚地哭著。
他們跟著邱程,長期被克扣糧食和軍餉,彆說是吃這些雞鴨魚肉了,那就是白麵饅頭都見不到幾次。
幾個指導員一看,這是個做政工工作的好機會啊,索性直接開始引導這些投降的國軍士兵訴苦,說是自己在國軍裡麵遭的罪受的苦。
幾十個大老爺們兒一訴苦,那哭的就更厲害了。
林平安聽完之後,也是相當驚訝,也算是明白了,為什麼紅軍戰鬥力這麼強。
彆的不說,紅軍內部雖然也有上下級關係,但是軍官如果打罵士兵的話,那可是要吃苦頭的。
因為紅軍內部有士兵委員會,而且規定軍官不準打罵士兵。
這主要是“三灣改編”的成果。
士兵委員會由全體士兵民主選舉產生,在黨支部指導下進行宣傳、組織群眾的工作,組織領導士兵的文化娛樂生活,監督部隊的經濟開支和夥食管理。
在三灣改編之前,其實紅軍部隊的架構和軍閥也沒有太大的區彆,前期的戰鬥力和意誌力都不算很強。
吃飽喝足之後,林平安就高聲宣布,給每個紅軍戰士發這個月的零花錢。
沒錯,就是零花錢。
紅軍雖然沒有軍餉,但是每個月都會給戰士們發零花錢,這些錢他們可以用來自行采買一些物資和食物。
當然,零花錢的多少,主要看口袋裡有多少錢。
錢多了多發,錢少了少發,靈活分配。
有時候比國軍的軍餉還要多。
張德誌看著手裡兩塊大洋,一時間有些發愣。
“給我的?”
二狗白了他一眼道:
“不然呢?要我說,就不應該給你,但是營長說了,你們現在投誠了,也算我們的一份子,不能搞歧視。”
看著火光照耀之下,那銀燦燦的兩塊大洋,張德誌眼神恍惚了起來。
募兵工作開展的很順利,原本的林平安隻打算擴充一個營就好,結果不小心就招了六百人,還都是青壯年。
這些青壯年有不少都是當地山民,獵戶,擅長山地行軍,攀援登山更是一把好手。
林平安知道,這些人往後有大用。
在三江縣停留了五天之後,林平安就決定繼續向黎平縣行進,看看能不能追上紅軍的中央縱隊,要是追不上的話,那就直接轉頭往遵義跑,反正在那裡肯定是能碰上的。
不過還需要注意的是,國軍新一輪的圍剿很快就要到來了,到時候貴州也不會太平。
好處就是貴州內部軍閥勢力比較多,每個人都各懷鬼胎,幾乎是各自為戰,不會互相援護。
甚至過來幫忙“剿滅赤匪”的中央軍,事實上也是想要借著“剿匪”的名義,來完成對貴州軍閥的吞並,完全控製貴州。
從三江縣出發的時候,林平安的一營規模已經擴充到一千人。
其中三分之一是有作戰經驗的老兵,剩下的都是新兵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