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看來,我平時的專注度估計隻能達到50%。”
【不自量力!體魄2時峰值18%,體魄3時峰值32%】
“好家夥,算你找到機會了。”池宏吐槽道,“原來專注對我來說這麼難。”
“可惜冷卻時間太長了,一場考試最多用一次。”
【休息時間:5分鐘】
【強製進行】
池宏忽然像被抽乾身體一般,癱倒在座位上,連拿筆的力氣都沒有。
還好,五分鐘時間不長,池宏很快又恢複了活力。
“看來這東西使用時,還得算好時間才行。”
四個番茄鐘後,池宏合上習題冊,發現自己的襯衫後背已經被汗水浸透。
這種高強度專注帶來的精神消耗遠超預期,但收獲也同樣驚人。
係統統計顯示,這四個番茄周期內他完成了相當於平時六小時的學習量,且知識留存率高達85%。
“這效率……太恐怖了。”池宏揉了揉太陽穴,“不過確實不能濫用。”
他注意到係統警告:過度使用會導致注意力渙散,甚至產生反效果。
最佳模式是每天34輪,配合其他學習工具一起使用。
……
第二天上午,數學課。
陶悠蘭抱著一疊試卷走進教室。
“隨堂測驗,兩節課時間。”她將試卷分成幾摞,“11班昨天已經考過了,140分以上的有20個。”
教室裡頓時響起一片哀歎。
“太殘暴了!”
“不能讓我們跟實驗班做一樣的卷子啊!會掉頭發的!”
二中的隨堂測驗向來以難度大著稱,而陶悠蘭由於也是11班的任課老師,總是會選擇同樣的試卷。
“安靜!”陶悠蘭敲了敲講台,“高考隻剩八十多天了,這點壓力都承受不了?”
池宏接過前排傳來的試卷,快速瀏覽了一遍——
函數與導數、數列、立體幾何、概率統計……
題型分布很全麵,最後幾道大題明顯是拉開差距用的。
“正好測試下番茄鐘的效果。”
池宏立刻啟動了三圈定位法——
“舒適圈:基礎送分題,35分鐘內必須拿下。”
“拉伸圈:1118題,番茄鐘主攻區域。”
“困難圈:大題最後一問,實在不行就戰略性放棄。”
他筆尖如飛,等基礎題全部解決,確認無誤後——
池宏深吸一口氣,激活了【番茄鐘】。
【專注模式啟動】
刹那間,教室裡的翻卷聲、同學的歎氣聲全部淡去,眼前隻剩下題目與思路的清晰脈絡。
第11題的函數圖像分析,原本需要10分鐘推導,現在3分鐘就找到了最優解;
第15題的立體幾何,平時總要卡殼好久的輔助線構造,此刻竟瞬間就找到關鍵的思路。
【25分鐘結束,休息5分鐘】
池宏放下筆,閉目養神。
最終,除了最後一題的最後一問,其他題目全部完成。
這不是靠番茄鐘能硬啃的領域,而是需要真正的能力突破。
池宏長舒一口氣,疲憊感中卻夾雜著一種奇異的滿足。
他腦海中忽然有一種感覺——
在【番茄鐘】狀態下,隻要是自己能力範圍內的題,就絕對不會做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