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他們!統統殺死他們!”沈陽大殿上,努爾哈赤仿佛一頭受傷的雄獅怒吼咆哮著,將禦案上各地送來的奏折和情報統統掃到地上,下麵的眾貝勒大臣都不吭聲。
“不識好歹!簡直不識好歹!我要留他們性命,他們反而造反!以為我的刀不利嗎?”努爾哈赤來回踱步。
努爾哈赤這幾個月一直很心煩,他打下來新的地盤,學著漢人開始統治天下。
但人多了,事情就多。新的統治地區,新的統治方式,他都很不適應,舉步維艱。
遼陽之戰,莫名其妙損失四個旗的裝備物資,想要補充回來,談何容易!
還好黃台吉機智,強行接收了晉商一批物資,否則,大軍就會挨餓。
這樣,勉勉強強養住了幾萬大軍,可是,武器鎧甲怎麼辦?
武器鎧甲可不是那麼快能夠配齊的!
再加上此消彼長,另外四個旗的實力凸顯了出來,有了實力就要要求利益,迫於無奈,努爾哈赤隻得委屈答應他們的無理要求他的汗位都因因受到威脅。
努爾哈赤找來晉商進行密探,不知道用什麼條件換取四個旗的武器裝備。
不愧為天命汗,在皇八子黃台吉的幫助下,通過政治手腕,各旗調換平衡了八旗勢力。
內部爭鬥的危機化解了,但八旗裝備水平下滑很多。
為了更好統治數以萬計的漢人,努爾哈赤放棄對漢人的屠殺政策,采用懷柔政策,迅速穩定形勢,恢複生產,努力實現自給自足。
努爾哈赤發布諭令告訴金國統治區的漢人,隻要剃發就可以既往不咎,都是大金國的臣民,都可以安穩種地生活。
可是有些漢人非常不識好歹,拋家舍業,越過鴨綠江逃亡朝鮮,很多土地已經沒人耕種。
努爾哈赤立刻向朝鮮發出通牒,警告朝鮮不得接收逃去的漢民,否則,大金國將發大兵問問朝鮮國王是何道理?
朝鮮君臣非常害怕,他們雖然一直都是明國的屬國,大明朝廷還不懈餘力幫助他們抵抗倭寇的入侵。
可是,這個屬國的忠誠度並不高,他們蛇鼠兩端,雙方都不得罪。
在薩爾滸戰役中,派出的部隊,陽奉陰違,出工不出力,暗中保存實力。
等大明軍隊戰敗以後,他們率先逃亡,向女真人投降,將兩麵三刀運用到爐火純青。
從此,朝鮮成為明朝和建奴都拉攏和威脅的勢力,雙方都拉攏他,又都威脅他,恐怕他徹底倒向另一方。
大明以前確實厲害,現在像是個垂暮老人,往往以大義所驅,挾恩圖報。
大金可是個蓬勃少年,對龐大帝國大明都是拳打腳踢,朝鮮彈丸小國怎能不怕?
屈服於武力的淫威,他們在內心裡更加看不起大明朝廷,隻不過不敢明著說出來,做事陽奉陰違。
當有漢民逃亡朝鮮,朝鮮官員紛紛上書皇帝,拒絕接收漢民,免得惹毛後金,對朝鮮不利。
並且驅逐朝鮮境內的漢民百姓,恐怕將戰火引到朝鮮國內。
為了安撫遼地漢人,努爾哈赤還任用漢人降官,幫助他們維持統治,最有名的就是李永芳,劉愛塔等人。
李永芳作為最早投降的漢人將官,努爾哈赤封他為遊擊將軍,還把孫女嫁給他,以示恩寵。
劉愛塔,又稱劉興袏,後金人稱其為劉愛塔,朝鮮文獻稱之為劉海,遼東開原人。
在建州他以才乾出眾,且"伶俐善解人意",深得努爾哈赤器重與賞識,被分到大貝勒代善的正紅旗。
他參與了後金進攻明朝挺進遼沈之戰。以擊敵、追逃等功授備禦,並迅速高升,直至副將,受命管轄金州、複州、海州、蓋州,南四衛之地,成為後金國中聲名顯赫的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