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承傑作為一個穿越者,雖然沒有在官場廝混過,但是沒吃過豬肉,卻見過豬跑。那麼多年網上廝混也不是一點東西沒學到。
被包圍在鞍山之初,他是擔心的,犯了能力弱小恐懼症,不計代價地砸下資源,不斷的爆兵。
由原來每個營500人,猛增為每個營六千人,加上輔助的民兵六千多人,每個營達到了一萬二千多人,雖然,警衛營和特務營沒有配備輔助民兵,總兵力也達到了12萬人,這還不算羅喬溪一萬人的暗衛。
後來,漢人歸降了十來萬人,又組建了二線部隊兩萬四千人,再加上駱養性的三千人,鞍山堡現有軍隊近十六萬。
這麼多人,武器精良,戰鬥力強悍的兵團,都趕上薩爾滸之戰全國抽調的兵團了,偏偏窩在鞍山這麼個小地方不動彈,是什麼原因?怎麼向朝廷解釋?
王烈找茬提出的疑問,可以說是切中要害的,你怎麼解釋這麼多優良的兵器鎧甲的來源?困守孤城,外無援助,你是如何能養活這麼多兵的?糧食的來源又是哪裡?
任何一個王朝,都不會允許出現一個能夠自己養兵的武將,更何況,現在是大明王朝,可是由文官集團掌握輿論導向的。
隻要他們提出武將掌握充足錢糧,還能練兵,有藩鎮割據的威脅,對江山社稷有害,再信任的帝王也會翻臉,輕者消除兵權,看關起來,重者,直接砍頭滅族,消除隱患。
哪怕你有再大的功勞也無濟於事,文人們發明了一個無恥至極的詞叫做:功高震主!
隻要被扣上“功高震主”帽子的武將,離死也就不遠了!他們可以無恥的殺死你,文臣還會美化帝王“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曆史上,這樣的事情舉不勝舉,連藩王掌握軍隊都不行,更何況是一個武將?
被圍困在鞍山堡,大家生命時時刻刻受到威脅,所有人都選擇性的忽略了這些問題,可一旦解圍以後,有心之人肯定要探尋原因,該怎麼解釋?
朝堂之上,犯紅眼病的人也一定不在少數,趁機落井下石可是他們的拿手好戲,更何況,確實解釋不清楚。
自己有能力,有兵,有錢,難道直接扯旗造反?
社會還沒有到達改朝換代的時刻,即便是造反,又有多少人肯跟隨呢?
這個年代,可是講究師出有名的,貿然扯旗造反也不過是流寇,會受到不斷地圍剿,封鎖,前途坎坷,哪裡有在體製中悶聲發大財過得舒服?
再說,畢竟前世受過幾十年的忠貞教育,有一分奈何也不願意去當反賊。
既然不願意當反賊,那就要將這些不合理的事情,讓它們變得合理。
到底該怎麼處理呢?真讓人煩心!
算了,從今以後不能再增加兵器鎧甲的投入,包括火槍和火炮,經過這次圍剿戰,很多燧發槍不是打壞了嗎?
壞了,就壞了,沒有了,要實行物資緊缺管理,讓大家逐漸回歸到真實的社會,好接受後麵的殘酷現實。
至於以前的物質來源,大不了推給某位神仙就好了嗎,反正虛無縹緲的東西。
毛承傑正在胡思亂想,有衛兵來報:“王承恩和駱養性兩位大人求見!”
毛承傑讓人將他們請進來,相互見禮後,開始商量如何上報功勞的事情。
這次將計就計取得了這麼大的戰果,無論是誰都會分潤不少功勞,怎麼能不上報請功呢?
三人很快敲定了奏報的內容,還給了王烈一份大功勞。
三人又寒暄一陣兒後,駱養性有些不好意思地說:“王兄弟呀!你也知道,這次大戰,我的部隊也參與了戰鬥,槍支彈藥消耗非常大,你給的那種燧發槍幾乎都打廢了,還炸傷不少弟兄,我是想問問,你什麼時候給哥哥調換一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