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眾正盈朝爭朝堂,削弱皇權窺軍權_明末風雲:開局賣掉遼陽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明末風雲:開局賣掉遼陽城 > 第211章 眾正盈朝爭朝堂,削弱皇權窺軍權

第211章 眾正盈朝爭朝堂,削弱皇權窺軍權(1 / 1)

其他人見到洪偉言如此這般,也呼啦啦跪倒一片,哭喊著要殺王傑以正國法。

現在的朝堂風雲詭異,充滿了爭鬥,文臣和武將鬥,文臣和文臣鬥,文臣還和皇權鬥,文臣簡直就是朝堂平頭哥,逮住誰就和誰鬥,他們追求的就是要絕對掌握朝堂。

政治鬥爭趨勢正在向兩極分化發展,呈現出文臣勢力和皇權的鬥爭。

經過數百年的鬥爭,文臣逐漸勢大,尤其是萬曆朝“爭國本”取得了勝利,讓文臣們,尤其是東林君子們嘗到了與皇權鬥爭的樂趣,展現出病態的瘋狂。

在和皇權分庭抗禮之中,在不斷搶奪皇權的權力,而且這件事情在越演愈烈,所有的文臣們都想將皇帝架空,實現文人士大夫治天下。

明朝太祖朱元璋就和文臣進行了激烈的鬥爭,老朱拳頭大,刀子快,將滿朝文臣壓製的死死的,為了加強皇權,取消了宰相,設置內閣,由幾位重臣擔任內閣大臣,輔佐皇帝處理政務,文臣們隻能乖乖就範。

而到了明朝後期,尤其是土木堡之變以後,皇帝們沒有朱元璋的威望和手段,文臣們慢慢壯大起來,可以與皇帝抗衡。

文臣不希望皇帝上朝,那樣內閣為首的文臣官員就能輕鬆的把持朝政,不被掣肘的做他們的事情。

但皇帝真的不上朝了,文官們又會假惺惺地堵在後宮門口,日夜覲見,規勸皇帝上朝,雖然皇帝上朝做不了主,隻能當個吉祥物,但這個道德批判的製高點,文臣們必須牢牢占領,隻有皇帝昏庸才能顯出文臣直言進諫的價值。

文臣們一邊當著把持朝政,玩弄權數的婊子,還要立著一心為國,規勸君主勤政的牌坊,那些被他們欺負得不行,躲在後宮享清淨的倒黴蛋們皇帝們,就會被他們在史書上狠狠地抹黑,定義成為不務正業的昏君。

天啟皇帝朱由校登基以後,還是想有所作為的,他雖然被文臣逼迫的不愛上朝,但依然在集英殿理政不惰,關心戰事,想著提拔自己中用的將領,比如毛承傑,其實他也是在努力的向官員爭奪皇權。

但是他的力量太薄弱了,根本鬥不過那些已經根深蒂固的文臣們,還好他有魏忠賢可以依靠,幫助他處理很多事情。

他準備給魏忠賢更大的權利來製約這些整天滿口仁義道德,卻不乾實事的正人君子們。

朝堂亂哄哄地如同菜市場,有哭的,有叫的,有捶胸頓足的,吵得天啟皇帝一陣陣腦仁疼。

最後,還是葉向高咳嗽一聲,朝堂之上頓時安靜下來,首輔的威信竟然比皇帝的還要高。

葉向高出班:“諸位臣工!所言都是謀國之言,但現在正是用人之際,我們不能因為將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就自斷臂膀!對於有功將士,該賞了就賞,該罰了就罰,賞罰嚴明才能激勵將士們殺敵報國唯一途徑!”

“我同意陛下賞賜有功之臣的想法,但封侯卻為之過早,畢竟王傑並沒有取得決定性勝利,沒有為國收回失地,也沒有取得殲滅建奴女真,依然被包圍在鞍山堡之內,如果我們剛剛給他封侯,他反而吃了敗仗,那豈不是讓人笑話?”

“王傑年僅17歲,已經是五品錦衣衛千戶,已經是位高權重,不適合繼續封官,陛下多賞些金銀財帛也就是了!年少封賞過重對他來說不一定就是好事!”

天啟皇帝在龍椅上點了點頭,心想:“還是葉首輔老臣持國呀!”

隻見,葉向高接著說:“但刑部洪大人所說也不是沒有道理,王傑的所做所為確實有違製之嫌,長此以往,其他將領上行下效,國事將出現混亂。"

"藩鎮割據的危害不容小覷,朝廷應該從根源上避免,消除王傑藩鎮割據的風險,拆分他的兵權,分散他的士兵!”葉向高定了調子。

眾文臣一聽要拆分兵權,這可是有利可圖的事情,紛紛出言謀取軍權所屬,想著爭搶這一大塊肥肉。

左儉都禦史左光鬥道:“遼東巡撫王化貞駐守廣寧前線,需要足夠的兵馬防守,一旦有機會,還能發動反攻收複失地!臣建議王傑手下部隊劃歸遼東巡撫王化貞統領,遼東錦衣衛保留原來千人編製,繼續擔任監督職責即可!”

禦史楊漣道:“臣附議!”

左都禦史鄒元標道:“臣附議!”

禮部尚書趙南星也出班奏道:“臣也覺得廣寧正式用人之際,應該劃歸遼東巡撫統領!”

……

一眾東林黨紛紛出列附議。

楚黨一看也急了,既然殺不了王傑,那麼能搶一些兵馬給熊廷弼也不錯。

也紛紛表示:熊廷弼才是陛下親自請回來的遼東經略,負責經略遼東事物,現如今遼東巡撫王化貞不聽指揮,把持廣寧軍隊控製權,擅自布置三岔河防線,這是違背三方布置策的部署行為。

應當對將王傑所屬兵馬劃撥出來歸遼東經略熊廷弼統領,行使經略的職權,早日困死建奴,收回丟失的遼東國土。

楚黨和東林黨為了各自的利益,由瓜分王傑的部隊相互不同意,發展到遼東經略熊廷弼與遼東巡撫王化貞的“經撫之爭”的問題上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以東林黨對決楚黨為首的其他小黨,又開始相互攻訐,爭吵不休,慢慢地越扯越遠,不知所雲。

葉向高這個被稱為“獨相”的內閣首輔,揣著手,閉目養神,對於兩派的爭吵充耳不聞,也不去偏向任何一方。

他是不讚成黨爭的,利用自己多年來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儘力平衡各方關係,避免黨爭計劃。

既然是協調平衡關係,那就不能自己親自下場,要置身事外,等到兩派爭鬥的難解難分的時候,他再出麵,一言而決,這也是他這麼多年來的慣用手段。

天啟皇帝朱由校坐在龍椅上,望著下麵相互爭吵,相互攻訐的群臣,他又開始腦仁疼了,這一群所謂的“正人君子”平日裡滿口仁義道德,可爭奪起利益來,哪裡有謙遜有禮的模樣?

一個個張牙舞爪,如同街頭巷尾的潑婦罵街一般,相互指責,相互攻訐,簡直有失體統!

可處理起政務來,除了引經據典之乎者也以外,什麼正經事情都做不出來。

今天自己是來和他們分享喜悅的,是要討論封賞有功之臣的,可現在他們在乾什麼?為了瓜分自己的錦衣衛將士爭吵的不可開交!

自己的親衛!憑什麼要被你們瓜分?你們兵部那麼多部隊還不夠你們禍禍,現在自己好不容易掌握一點兒有戰鬥力的部隊都容不下去!

天啟皇帝失望地搖搖頭,與其看他們不知所雲的爭吵,還不如去將自己沒有做完的小馬紮做完有意義。

他也不理會正在爭吵的群臣,起身返回後殿,真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這就是眾正盈朝?這就是滿朝忠心的臣公!

喜歡明末風雲:開局賣掉遼陽城請大家收藏:()明末風雲:開局賣掉遼陽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就看吧,看把不把你頭笑掉就完事 大唐第一女判官 盜墓:誰把我棺材蓋兒蓋上了?! 一睜眼我無敵了,也失憶了 造個係統做金融 綜武:救下李莫愁後,她讓我負責 惡雌帶崽,誰家毛茸茸獸夫醋瘋了 我,解夢師,不好惹! 玫瑰戟 火紅年代:從片警到刑偵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