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把最後一口麵湯喝完,把紙碗往旁邊一推,盯著屏幕上的進度條:“還差一點。”
陳帆沒說話,手指在鍵盤上敲得極快。命令行窗口不斷滾動著日誌信息,每一條都標記著數據抓取的狀態。李陽靠在椅子上閉眼休息,嘴唇乾裂,額角滲出細汗,但手還搭在鼠標上,隨時準備接替操作。
三個人已經在機房坐了整整三十六個小時。
從昨天下午開始,他們就鎖定了東方財富網的曆史行情頁麵。目標明確:把過去三年的日線數據完整搬進係統數據庫。手動錄入的時代必須結束,這是陳帆定下的死線。
可現實比預想的更難纏。
網站沒有API,頁麵結構混亂,部分價格數據藏在注釋段裡,常規解析根本抓不到。他們試了三次,前兩次程序跑了一半就被服務器切斷連接,第三次雖然成功下載了幾百條記錄,但字段錯亂,時間戳全部偏移。
“不能再用單線程硬頂了。”陳帆終於開口,聲音沙啞,“請求太密集,對方有監測。”
張遠抹了把臉:“那就裝人。我們讓每次訪問間隔隨機,加上真實瀏覽器頭,再偽造來源頁跳轉路徑。”
“你寫頭信息生成器。”陳帆迅速分配任務,“李陽,你改解析邏輯,彆走DOM樹了,直接按文本流掃描,找到‘收盤價’關鍵字後往前推定位股票名。”
李陽睜開眼,點頭:“可以加一個緩衝區,讀一行處理一行,內存不會爆。”
“好。”陳帆調出架構草圖,在紙上畫出兩個隊列,“主線程控製調度頻率,子線程負責實際抓取。每個請求前插入延時函數,範圍設在三到八秒之間,模擬人工翻頁節奏。”
張遠湊過來:“Referer也得變,不然容易被識破。”
“你負責偽造。”陳帆說完,立刻回到電腦前,開始重構主控腳本。
淩晨兩點十七分,第一版聯合程序上線測試。
張遠寫的請求偽裝模塊成功繞過了UserAgent檢測,李陽的字符串掃描精準命中了嵌套在HTML注釋中的成交金額。當第一條完整的數據記錄寫入Access數據庫時,屏幕彈出綠色提示框:“INSERTSUCCESS”。
“成了!”張遠猛地站起來,拍了下桌子。
李陽沒動,盯著校驗結果反複核對字段順序。他刪掉一條異常數據,重新運行校準腳本。
陳帆看了眼時間,低聲說:“繼續。這隻是單日數據,我們要的是三年。”
新一輪抓取啟動。機器嗡嗡作響,硬盤燈頻繁閃爍。校園網帶寬有限,每次隻能維持兩個並發連接。他們不得不把任務拆成小批次,像螞蟻搬家一樣一點點往外搬數據。
第四十二小時,警報響起。
硬盤空間不足。
李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緩存文件沒清理,臨時日誌占了兩百兆。”
“刪掉曆史日誌。”陳帆快速操作,“以後每小時自動歸檔一次,隻留最近三次運行記錄。”
張遠起身:“我去買點吃的,你們撐住。”
他回來時拎著兩提紅牛、幾包壓縮餅乾和三盒速食麵。李陽已經改完存儲邏輯,啟用壓縮歸檔模式,釋放出近三百兆可用空間。
“夠用了。”他說,聲音很輕,但眼神亮著。
陳帆接過紅牛,拉開拉環喝了一口。甜膩的液體滑下去,腦子稍微清醒了些。他看了一眼旁邊的服務器狀態監控——CPU占用穩定,內存餘量充足,網絡延遲保持在二十毫秒以內。
“再試最後一次。”他說。
新版程序加載完畢。這次他們加入了動態IP輪換機製,利用校園網多個子網段的地址池進行切換。李陽優化了解析規則,加入容錯機製,即使某條數據格式異常也不會導致整個進程崩潰。
倒計時三秒,啟動。
進度條緩緩推進。一千條、五千條、一萬條……數據源源不斷地流入本地數據庫。每一筆都被打上時間戳,並自動關聯到對應的股票代碼。
淩晨四點零七分,係統提示音響起。
“全量數據導入完成。”
屏幕上跳出一張初步生成的K線圖,橫軸覆蓋整整三年,縱軸顯示價格波動曲線。雖然分辨率粗糙,圖表邊緣有些鋸齒,但它完整地呈現了市場走勢的起伏軌跡。
張遠盯著看了很久,忽然笑出聲:“真他媽的像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