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分一秒推進。第43分鐘,初步模型誤差率降至0.81%,但響應耗時仍高出清華隊0.9秒。
“不行。”張遠盯著計時器,“他們已經提交過一次測試了。”
“最後一次重構。”陳帆新建模塊,剝離圖形渲染部分,僅保留核心計算引擎,“改用滑動窗口加權法,跳過協方差矩陣求逆。”
李陽忽然出聲:“內存峰值在上升,再這樣下去會溢出。”
“清緩存。”陳帆按下快捷鍵,強製釋放非必要進程,“用靜態數組替代動態集合。”
第82分鐘,新版本編譯通過。測試用例跑完,誤差率0.67%,響應時間比清華隊最新記錄快0.3秒。
“提交。”陳帆點擊上傳按鈕。
係統顯示:【文件接收成功,等待評審】。
全場進入最後十分鐘倒計時。評委席低聲討論片刻,主裁判突然拿起話筒:
“鑒於本次比賽出現極端性能表現,評委會決定追加一輪現場演示環節——接入模擬行情流,實時生成趨勢判斷。每隊需在五分鐘內輸出未來十五秒的價格走向箭頭,連續七次匹配為優。”
規則突變,全場嘩然。
清華隊立刻切換備用程序,但不到兩分鐘,其中一台機器藍屏重啟。
陳帆卻沒動。他拔下U盤,插入主機,啟用一個未在文檔中記錄的功能模塊——這是第52章爬蟲程序衍生出的輕量級流式處理器,專為解析不規則網頁文本設計,恰好能處理JSON格式的模擬報文。
“準備接收。”他說。
信號接入,數據流開始滾動。
第一秒,係統解析字段;第五秒,完成模式匹配;第十秒,首條趨勢箭頭出現在副屏上——藍色向上。
實際價格曲線隨後抬升。
第二輪,藍色向下,價格應聲回落。
第三輪,橫盤震蕩判斷準確。
直到第七次,紅線與藍線同步劃出拐點,全場靜默。
主持人遲疑幾秒,宣布:“冠軍——來自本校的‘金融洞察’團隊。”
清華隊一名成員站起身查看得分明細,突然指著屏幕:“他們用的還是Access?這怎麼可能實時處理流數據?”
沒人回答。李陽默默拔下U盤,塞進內袋。張遠想說話,被陳帆抬手止住。
“回去再複盤。”陳帆關閉所有窗口,但未關機。屏幕上,預測腳本仍在運行,光標不斷刷新新的時間戳。
李陽低聲說:“他們電腦藍屏三次。”
張遠咧嘴笑了下,伸手去碰顯示器邊緣,指尖留下一道模糊印跡。
陳帆摘下耳機,聽見遠處有人議論:“那個Access……好像真能跑實時。”
他沒回頭,隻將移動硬盤重新鎖進背包夾層。
主機風扇持續低鳴,散熱口飄出一絲微熱氣流,拂過桌麵殘留的打印紙一角,紙頁輕輕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