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社團。”陳帆打開內部通訊列表,“所有持有長虹的成員,立即準備減倉。”
“就這麼發出去?”張遠遲疑,“憑一個圖形?萬一它是洗盤呢?你看大盤還在漲。”
“不是憑一個圖形。”陳帆調出回測報告,“過去五年,這種形態出現七次,六次三天內跌幅超10%。這不是猜測,是統計規律。”
“可這次不一樣……”
“每次人都說不一樣。”陳帆打斷,“但數據不會騙人。我們不做預測,隻做應對。”
他擬定策略:分三批賣出。今日拋30%,明日再出40%,最後10%觀察盤麵決定去留。剩餘30%機動倉位不參與操作。
消息發出後,群裡炸開鍋。
“真賣啊?我昨天才追進去。”
“是不是太草率了?我看券商研報還推薦呢。”
“你們那個係統到底靠不靠譜?”
陳帆沒解釋,隻貼出兩張圖:一張是長虹K線與MACD對比,另一張是曆史回測成功率統計表。
“信的,按計劃執行。不信的,自行決定。”
十五分鐘後,第一批成交回報陸續傳回。七名成員完成首筆減持,合計賣出持倉三分之一。
第二天開盤,長虹小幅高開,盤中一度衝高至20.1元,不少人開始懷疑預警是否失效。
陳帆不動。
他讓李陽監控龍虎榜數據,發現賣出席位中,三家機構席位合計淨賣出超八千萬。買方則是清一色遊資和散戶賬戶。
“籌碼正在從機構向散戶轉移。”陳帆說,“這是出貨的鐵證。”
中午,第二批減持指令發出。
當天收盤,股價微跌0.8%,但成交量再次放大。
第三天,早盤集合競價直接低開3%。開盤後拋壓加劇,十分鐘內跌停。
陳帆在群內發布最終指令:“剩餘倉位,全部清出。”
交易完成時,賬戶顯示:三日內股價累計下跌14.2%。未及時撤離的成員虧損普遍達9%11%。而按係統指引操作者,平均在19.5元以上完成出貨,規避了絕大部分損失。
機房內,三人圍在屏幕前。
係統日誌更新:“四川長虹頂背離事件響應完畢,風險規避成功。”
張遠揉著太陽穴:“這比比賽還累。剛才群裡有人問,能不能把這模塊賣給券商。”
“現在還不行。”陳帆關閉預警界麵,將新模塊打包保存至U盤,“它隻能處理單一形態,還沒法應對複雜組合信號。”
李陽正打印測試報告,紙張一張張吐出,堆在打印機托盤上。
“不過。”陳帆站起身,活動肩頸,“至少證明了一件事——我們能從數據裡挖出彆人看不見的東西。”
他拔下U盤,塞進胸前口袋。服務器運行正常,爬蟲腳本繼續抓取晚間財經新聞。
張遠打了個哈欠,忽然想起什麼:“對了,王教授那邊說實驗室新到了一批服務器,算力比咱們這強十倍。”
陳帆看了他一眼:“等我們把底層數理邏輯跑通,再去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