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聖元年正月下旬,江昊的座船進入了豫州。
突破到玄天境後,他起來看了一回兩岸的情形,北岸的情況還好,但南岸豫州之地的現狀還真是淒慘,可謂是赤地千裡、哀鴻遍野。
從豫州再往東就是京城所在的汴州,所以這裡已經可以算是帝都周圍的帝畿之地了,竟然慘成了這樣,那社稷豈不是危矣?
在大船進入汴州之後,人煙稍微多了起來,離京城越近,則人煙越密集。京城畢竟是國家的門麵,情況好一些也不奇怪。
不過,離京城越近,逃荒的饑民也是同樣越多,讓人看了之後心情還是無法輕鬆起來。
這一路上,從船上能夠看到岸上正在發生很多人間悲劇,但就算是江昊也管不了那麼多。
在接近京城之後,就看到軍隊也多了起來,把湧向京城的饑民流民擋住而不使其前進,這樣來維持京城最後的一點體麵。
而在外圍,儘管大股的亂軍已經被驅趕了出去,但小股的流賊依然到處都是。江昊甚至覺得,若非有大河這條重要的水上通道在,京裡的官員去往關西都很困難。
文官不像勳貴,勳貴都有自己的武裝護衛,文官雖然掌握大權、但一般卻是沒有私屬的護衛,正常情況下離京出行時的隨行人員中武夫也不會很多,根本對付不了沿途的盜匪。
所以,現在京中的官員出行,不是沿著大河走水路,就是得申請禁衛軍派遣隊伍保護。
江昊繼續前行,就開始遇到越來越多的戰船艦艇,都是隸屬於禁衛軍大河水師的水軍隊伍,大船也更加經常地被登船檢查,好在現在江昊的聲望日隆、威勢正盛而且地位崇高,所以這些檢查都是走了過場。
如果是民船的話,那麼被勒索估計是免不了的。
觸目所及,江昊不禁斐然長歎,他覺得相比起這凡塵之間,東昆侖中的那怕是那些凡人的城鎮村落都已經可以算是天堂了。
在這個世界上,有著眾多的小天地,就算那些輪不到洞天福地的中下層門派和修士也都要把自己的駐地構成人間秘境,但除了內昆侖這種極少數的超大型福地之外,絕大部分的洞天福地乃至於秘境麵積都太小,根本不可能形成具有規模的凡人社會,無一不是被修真大派占據。至於其他的那些小天地,根本就都是一些險地,隻有修真高手才能夠進入其中。
而規模最大、其中有著眾多凡人的內昆侖比起大部分洞天福地來出入的難度都要大了很多倍,凡人基本上是不可能出入其間的,外麵的凡人進不去,裡麵的凡人出不來,所以內昆侖的那些凡人其實都是以前修真者的後代。修真者的後代未必都有慧根、可以修行,而且數量較之有那些慧根、能修行的後代來多了很多,這樣才形成了內昆侖裡的凡人社會。
可以說,每一個內昆侖的凡人,至少都有一個修真者的先祖。
當然,凡人難以出入對內昆侖來說也是有好處的,不然大量的外界凡人湧進去,人間的天堂、最後的淨土也就沒有了。
思維回到人間,江昊的座船繼續前行,就在前麵已經隱約能夠看到遠處京城的影子時,一隊商船迎麵駛來,從江昊的座船旁邊掠過。
這種商船船隊通常都是前往萬春縣碼頭、然後轉陸路前往西域的。
雖然中州糜爛,但那些門閥世族旗下的大商會過得依然不錯,一些大宗的對外貿易也還在進行,大體上北方的貨物都是先集中到京城或者西京,然後再繼續西行去往西域。而南方的貨物則是或者先北上、或者乾脆就走海路前往西方的西番甚或遠及泰西。
這個世界上的中洲大陸,地形上與藍星上的歐亞大陸有很大的不同,初看也是分為東西兩半,但其實有著根本的區彆。而這最大的區彆,就是中洲大陸東西兩端的南部海岸線之間沒有夾著一個非洲大陸,所以隻要沿著南邊的海岸線就可以一直駛往西番甚至泰西、甚至不需要越過赤道,所以這個世界上東西之間的溝通要比藍星上容易了很多。但也正因為如此,這裡迄今還沒有發生地理大發現這種曆史大事件。
當然,這也與這個世界的深海之中存在著強大的海中異獸有關,遠航深海的危險不是目前的人類可以承受的,也隻有一些高階的修真者才能飛越大海。
一般來說,東土的商船很少直接遠航到泰西去,一般都是抵達西番、交換貨物後便即返航,而西番再與泰西之間進行航海貿易。
東土的東南部盛產絲綢、瓷器和茶葉,這些都是西方非常歡迎的商品,而從西方來的珠寶、琉璃、香料、咖啡等也是東土人所追求的。所以,東西之間的貿易基礎是存在的。
而在東南沿海有一座望海港,那裡便是東南地區外貿商品的集散地。
距離望海港不遠有一座東陽城,其中有一座東陽書院,那便是東陽黨的根基所在。
終於,京城那高大的城牆越來越近、也越來越清晰,已經能夠看到城牆裡邊皇宮的一些比較高的樓台殿宇。
在京城的城外,有禁衛軍的軍營,看起來在中州一帶的秩序恢複之前,緊張的空氣尚未得到釋放,就不知道這些軍營要存在到什麼時候了。
據有關資料,禁衛軍有數十萬人馬,其建製比較獨特,最高統帥為禁衛軍都指揮使,其下分為五個指揮使行轅,便是所謂的五路指揮使行轅。而每一路指揮使行轅之下又各自統轄若乾個軍。指揮使行轅的統率當然就是指揮使了,而軍及其以下建製則是跟邊軍一樣是由都統領、統領統率的。
所以,禁衛軍有兩大獨特性,一個是都指揮使、指揮使都是由武將而非文官擔任,一個就是指揮使行轅這個非常設機構變成了常設機構,一級建製。
所謂五路指揮使行轅,不是前後左右中,而是東南西北中,表明了禁衛軍的防區是相對固定的。
至於軍的番號不像邊軍那樣都有個性化的名字,則是從第一軍一直排到第二十五軍,也即禁衛第一軍、禁衛第二軍這樣,這是為了便於各軍在不同的行轅之間進行調換。
相對於邊軍和地方部隊,禁衛軍的裝備是最好的,軍容更是最好而沒有之一,不過真實的戰鬥力就不好說了,而且現在邊軍都已經開始推進火器化、至少都會引進火炮,而禁衛軍在這一波改革中則是最落後的,目前也隻是開始在分批裝備火銃,連火炮都沒有配備,就連參加平定中州亂匪的禁衛軍部隊,在後期作戰時也是依靠地方部隊的火炮來配合的。
現在新式火器已經不是萬花商會的獨家買賣了,關東的各大門閥世族也都開始建立了新式火器工場,參與進來分一杯羹。不過,這些由關東門閥世族建立的工場中,所有的機器卻都是由萬花商會提供的。
製造機器較之火器本身的技術要求、加工精度更高,那些門閥世族目前都還無法突破這個技術,所以目前算是跟萬花商會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至於兵部軍器監屬下的那些兵工場,依然還在製造弩器、並未參與到新式火器的製造之中來,這是因為從新式火器的生意嘗到甜頭之後,各大門閥世族與文官集團已經不願意讓軍器監攙和進來,以免分薄了自己的利益。
不過,由於新式火器的迅猛發展,弩器的市場已經開始在走下坡路了,因此官營的兵工場都已經呈現出了落寞之態。
而那些掌握的國家大權的文官集團對於朝廷的利益受損視而不見,畢竟對他們來說,自己的利益是遠遠高於國家的。
從形象上來說,禁衛軍僅次於護衛天子和皇宮的禦林軍以及內府諸衛。
在禁衛軍五路指揮使行轅中,中路是負責鎮守京城及其周邊的,北路則是負責京城向北直到大河兩岸、所以還統轄大河水師,南路則是負責京城以南的地區、參與征討亂匪的主要就是南路所屬的部隊,東路則是負責京城以東地區,還有西路就是負責京城以西的豫州、伊州以及雲霄關的防務,甚至在西京周邊也駐紮了一個軍。
至於說禁衛軍的真實戰鬥力,反正從江昊看來,那煞氣是遠遠不及西北諸軍,至於比起其他的邊軍來怎麼樣就不知道了。
所以,真打起來,禁衛軍肯定是不行的。
至於號稱天子親軍的禦林軍戰鬥力如何,江昊沒見過所以不知道,但估計也是不行,都是銀樣鑞槍頭樣子貨。
不用想,禦林軍、禁衛軍都是那些門閥世族、權臣親貴們安排不肖弟子的地方吧。
有出息的子弟都考科舉當官了,也隻有那些考不中科舉的才會去當兵,而當兵的話當然在禦林軍和諸衛最舒服,其次就是禁衛軍。
禁衛軍一般是輪不到上戰場的,至於南路禁衛軍參與平定亂匪的戰鬥隻是個意外。
想起來在藍星上,東方大國的古代有時候禁衛軍是邊軍輪番入值、而非這樣固定的,應該是有他的道理的,至少是能打仗的。
譬如從秦到漢、魏晉、隋唐,沒有聽說禁衛軍不能打的,有時候禁衛軍還是作戰的主力。說起來,禁衛軍的腐化也是從宋開始的。
這是因為以前的禁衛軍戰士都是由京畿周圍的良家子充任,而良家子其實都是大家族的成員,當然其中有一些是地位高、實力強大的家族,而另外一些則是地位不高的家族,不過那個時代所有的家族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人多、聽話、組織性強。
在漢末之時,各方諸侯麾下的那些名將,基本上都是帶著族人投奔主公的,就連趙雲都是,跟後世那種自己一個人投軍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那個時代雖然已經亂成了一鍋粥,中原的人口統計數也是大減,但對上異族仍然是擁有碾壓式的優勢。
有人說以前的異族是因為發展程度低下所以戰鬥力有限,但要是問一句,後來的異族發展了,那你漢族為什麼不發展、不繼續領先呢?估計你就沒有話說了。
其實,到了世族消失以後,家族變成了更小的家族,就失去了那種組織性以及由此所帶來的力量,大家漸漸地都變成了一盤散沙的順民,而朝廷則是更加集權,那些良民都隻是想著過自己的小日子,不管誰來統治自己都是一樣的,自然也就沒有想著發展。而統治階級則是害怕民眾有腦子,所以對於新事物也是嚴厲禁止,所以才會逐漸落後於周邊的異族。
在近代史中,常說清朝是落後於西方才會挨打的,但其實宋朝、明朝哪個不是因為落後才會挨打的?金軍的重裝騎兵部隊所向無敵,你宋朝都乾什麼去了?還有明朝,一直欠餉的明軍比清軍的裝備後勤又如何?
說宋朝的GDP如何如何高,就算如此,但沒有反應到軍事上又有什麼用?
事實上,宋代以後的落後就是統治者注重對內“維穩”而不注重對外擴張造成的。
平民以及平民出身的官僚,這些人是不可能有心思去對外擴張的。畢竟在年輕做老百姓的時候他們的世界觀已經定型,平民的想法就是過好小日子就行了,折騰什麼?還不是勞民傷財?就算是國家強大了,與我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