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魅力就在於此,無論你從前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隻要你獲得權力之後,你就會成為萬人追捧的存在。
比如如今的徐福。
整整一個月,置換使徐福的府邸之前都是人滿為患的,所有人都聚集在這個地方希望能夠得到置換使徐福的青睞。
這是第一個階段。
在始皇帝二年即為秦曆二年十月的第一天,置換使衙門出了新的規則,那是麵對一些尋常百姓們的“政策”,也同樣是換取土地的政策。
徐福認為,朝廷置換土地最大的障礙本來就不是黔首,或者說太孫殿下搞出來一個“百越之地”麵向的也不是普通的黔首。
黔首們還是好好的待在中原,然後種植土地,給中原提供稅收好一點。
他針對的從來都是那些世家大族們,那些大族們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而這些土地也不好將其收回來,否則會引起這些世家大族們的反抗。
正是因此,所以嬴野才會動手。
而這一點徐福敏銳的察覺到了,所以他先是讓世家大族們將土地置換的差不多了,然後才開啟一輪對黔首們的兌換。
這在表麵上給了世家大族們麵子,讓所有人以為這是世家大族占了便宜。
實際上他們隻是灰溜溜的被趕走了。
事實上也正如同徐福和嬴野所預料的一樣,黔首們除卻一部分膽大的之外,大多數的黔首不願意離開故土前往百越,而那些大族們則是不擔心這一點——因為他們可以操控的大多數是自己家族的“家生子”。
這一部分人本就不算是秦國的國民,而算是“奴隸”的一種。
嬴野最開始來到大秦的時候也有過打算,想要徹底的廢黜奴隸製,但最後他卻發現,奴隸製本就是封建王朝穩定的一種因素,若是貿然廢黜的話,隻怕是會影響整個天下的穩定了。
也因此他就將這件事情暫時按了下來。
時機尚未成熟。
始皇帝二年,十月中旬,忙碌了接近一年的置換土地的事情終於結束了。
此時大秦朝堂之上的勢力為之一清。
嬴野所要推行的土地政策終於可以開始進入到第二個階段了,即為收回黔首以及士卒們手中的土地,將其劃為國有。
這一點的難度看起來是比收回世家大族們手中土地的難度是要高的,但在嬴野看來卻並非如此。
這一部分的土地才是最好回收的。
有兩點原因。
其一,這些人手中的土地大多數是為了“生活”,也就是說這些人手中的土地還是“生存資料”,而非是“生活資料”。
意思就是那些大族手中的土地大多數是當做一種“投資”資產來使用的,而這些人手中的土地絕大多數是“生產資料”,為了滿足自己的生活來使用的。
嬴野先前開發出來的“農具”也正是為了這一日。
在過去的一年多,將近兩年的時間內,租賃署借助楚國貴族的那些商隊、以及朝廷各勢力的配合,幾乎開遍了整個大秦。
在中原地區,甚至是每個縣衙都有一座“租賃署”,而且有充足的農具可以讓這些黔首來借用——隻要他們能夠稍微岔開時間。
即便是他們不岔開時間,租賃署也是提前開啟了“預約”製度,在某個時間段內統計你要使用的時間,然後進行登記造冊,如果到了時間你還沒有使用?那就隻能夠順勢延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