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個問題的出現,此時回答這個問題的威廉二世,還有英吉禮的喬治五世都愣住了。
得國。
威廉二世看著上麵的信息,還有下麵的這幾個選項,也是皺起來眉頭了。
一百年後,英吉禮的艦隊總噸位?
看著這個問題,威廉二世也是陷入了思考。
一百年後,世界大戰肯定是打完了。
而且他們和法蘭昔也因為歐洲大陸被打成了廢墟進而聯合起來,組建起來了歐洲聯盟。
這個聯盟裡麵肯定沒有英吉禮。
畢竟他們應該是不會加入這個由他們得國和發國領導的聯盟的。
要不然他們加入了,這個聯盟就應該是他們三方領導了。
也就是說,在未來,英吉禮麵對的很有可能會是一個被他們和法蘭昔聯合起來的歐洲大陸。
麵對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歐洲聯盟。
英吉禮肯定會保持海軍噸位的龐大,來保證自己本土的安全的。
經過了造艦比賽,他可是對於英吉禮的造艦能力有了深刻的認知了。
自己在過去,瘋狂的擴展海軍,打造自己的艦隊。
而對麵的英吉禮也是馬上跟上了。
而且還乘以了個二。
反正就是他們得國每造一艘戰艦,他們英吉禮就造兩艘。
讓他們英吉禮的艦隊對他們永遠有絕對的優勢。
到了現在為止,他們得國的海軍噸位是一百三十多萬噸,而英吉禮的艦隊卻有著兩百七十多萬噸的噸位。
將來要是他們歐洲大陸被戰爭摧毀的話,依靠著海峽天險。
英吉禮的本土應該被他們的海軍保護的很好。
所以他們的工業應該沒有被戰火毀滅。
他們的造艦能力應該還在,所以他們未來的艦隊規模絕對是不小的。
但是看著麵前的這幾個選項,滿足他預測的隻有,第一個和第二個選項。
分彆是七百多萬噸,和兩百三十多萬噸。
這兩個選項,差距也太大了吧?
直接就差了差不多五百萬噸啊。
其中第一個選項等於是現在艦隊的三倍啊。
威廉二世想了想還是選擇了比較離譜的第一個。
比竟現在英吉禮為了主要應對他們得國的海上壓力,就把噸位加到了二百七十萬噸。
要是將來再加上發國,奧匈,意大禮等歐洲國家的力量。
他們現在的海軍力量肯定是要翻倍的。
反正最後不過是苦一苦殖民地的民眾而已。
英吉禮。
此時英吉禮的喬治五世也是看著麵前的選項,鎖定了那第一個選項。
他也是感覺到了這樣一個選項的離譜,但是這也是最可能的。
畢竟將來他們要是麵對整個歐洲的力量。
所需要的海軍力量,肯定不能比現在少。
這裡麵的選項中,隻有這一個超越了現在的海軍噸位。
雖然他也是感到了比較離譜,但是以他們日不落帝國的龐大資源。
還有未來的科技發展,應該是可以組建的吧?
看著麵前的這個幾個選項,他猶豫了片刻後,也是選擇了第一個選項。
隨著他的選擇結束他們兩人的選項也是出現正在在了天空的畫麵上。
而在世界各地,
此刻在世界各地,無數的人都在為這一次上麵出現的信息而進行著討論。
其中一些國家在討論這一個問題,而還有一些人在討論之前的信息。
比如世界大戰中,得國的首都伯林是誰攻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