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笑”,哈哈哈,宋將軍真大冤種!】
剛把柴劈好的宋衡抬頭看向天幕,也不知道這個“冤種宋將軍”是誰?能被後世人這麼說,看來是被昭景大帝針對了,他不由得為這位和他同姓的將軍歎息一聲,看來昭景大帝也不是個心胸開闊之人。
蕭挽瀾看著“將軍”兩個字,看來是和他一樣的武官,公主不喜歡他嗎?
【此外就是推動實物稅向貨幣稅的轉變,將田賦和徭役統稱為農業稅,並統一用銀兩征收,就像我們現在直接交錢一樣,不用再上交糧食和布匹。】
【我們現在交稅已經不用現金了,發工資也不用。】
【對啊,我現在都快對錢沒概念了。】
【沒想到我也有對錢沒概念的一天(狗頭)】
【好想讓昭景大帝她們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啊,她們也沒想到會發展這麼快吧。】
安儘:看到了看到了,兩個世界都看到了。
【另一個方麵呢?淇縣的商業幾乎沒什麼發展吧?】
【頂多就是百姓家裡做多了的東西拿出去叫賣,或者一些個體戶賣賣食物和一些手工製品。】
【是的,淇縣經商的氛圍並不濃厚,大多數人還是願意守著自己的耕地過日子的。】
【那怎麼辦?沒人經商,也收不上來稅吧?】
【你忘了這個時候的淇縣最大的商人是誰了?】
【哦,昭景大帝!】
【是的!所以為了推動淇縣的商業發展,昭景大帝一方麵加快在淇縣建廠,招錄大量工人,另一方麵開放了加盟。】
【原來加盟商從那個時候就出現了!】
【但是都去做生意了沒人種地也不行吧,雖說現在隻是一個縣還好一點。】
武興帝也有這個疑惑,所以幾代帝王都實行近乎嚴苛的重農抑商政策,若是從商,其三代子孫便連小吏都不得擔任,雖然實行過程中會寬鬆一些,但整體壓製商人的政策百年來皆是如此。
他倒是好奇安儘該怎麼在農商之間平衡。
【當然不會讓所有人都去做生意,而且哪怕這個時候放開限製,亂世之中選擇行商的也不會多。】
【而昭景大帝的加盟要求也很高,首先需要識字。】
【這算什麼高要求,還有不認識字的人嗎?】
【你現在識字是因為昭景大帝推廣義務教育,那個時候的底層百姓就算想識字也求學無門。】
義務教育?
又是一個陌生的詞,武興帝揉了揉眉心,天幕強製性讓他們能看懂這些經過簡化的文字,可一些陌生的名詞不了解就是不了解。
他向下一看,他的大臣們都如他一般,就像是剛剛啟蒙的兒童在開始識字的時候就遇到了繁雜的經典著作,費力地汲取著裡麵的內容,茫然又無措。
武興帝長長地歎了口氣,他這個女兒到底折騰了多少東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