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儘把視線放在了三皇子身上,唔,其實也不能算。
【哈哈,七王之亂時期,皇帝真是最高危的職業之一了。】
【四皇子吧,感覺三皇子好像一直蠻低調的,我聽主播前麵講的內容裡都沒有提過他。】
【低調的人不是更容易放大招嗎?你看昭景大帝,錦京爭皇位爭的熱火朝天,誰也沒能想到昭景大帝在淇縣建設自己的地盤也建設得熱火朝天呐。】
【你要這麼說也有道理。】
【大家猜的其實也算正確,但後續的走向確實挺難琢磨的。】
【幾個有實權的大臣是想讓三皇子或者四皇子回來登基,畢竟武興帝的兒子們隻剩他們兩個了,至於康王和吳王,朝中支持他們的人少之又少。】
【這不很好嘛,正好撿漏。】
【但他們兩個都被騙怕了,壓根不敢回來。】
【尤其是被拿妹妹要挾過的四皇子安栩,哪怕派去的使者都清楚明了地把安盛和安鳴是怎麼死的,這個過程講了不下五遍,翻來覆去怎麼問都找不到漏洞,四皇子還是不信,就是覺得安盛在裝死騙他。】
【也行吧,老老實實待在封地,活下來的幾率大一點。】
【他倆不回來,那就是康王和吳王了?】
【這個時候總管朝政有一定威信,能鎮住局麵的是尚書台長官,時任尚書令的趙謙。】
趙謙瞬間一激靈,他現在還隻是民曹尚書,尚書令是他的頂頭上司,他並非出身氏族,能走到現在的位置已是難得,早已不奢望更高一級的位置。
隻是沒想到十幾年之後,他竟然成了新的尚書令,隻是這個時機實在很難讓人高興的起來。
趙謙偷偷摸摸地看了最上方的武興帝一眼,見他仍舊專心致誌的盯著天幕,又悄悄看向皇帝身邊的三公主,見到他們如出一轍有些凝重的神情,才慢慢收回了視線。
他不覺得自己能搞出什麼讓人費解的事來,但看十年後的情況,貌似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的發瘋,他也實在難以放心下來。
【趙謙是極力反對康王和吳王登基的,他應該是知道安盛和安鳴宮門火拚的內情,要不是現在皇位上沒人,他大概率還會上書彈劾他們兩個。】
【這個時候,趙謙是難得有所堅持的大臣了,雖然也不多,武興帝在位時期和七王之亂時期,這些大臣們的身段好像都挺軟的。】
【所以趙謙的死也不是很讓人意外,對吧?】
【腰斬啊,一個60多歲的老頭,也是很淒慘了。】
【可能這就是對腰肢不軟的懲罰吧(無奈攤手)】
【咦——】
趙謙:!!!
好消息,天幕在說他的好話,他現在暫時先不用擔心會被陛下一刀砍掉腦袋了。
壞消息,他以後會被不知道哪個人腰斬,下場淒慘。
安儘摸著下巴陷入沉思,不應該吧,趙謙可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最主要的是個做實事的人,她居然沒有去招攬?還是招攬失敗了?
【三皇子和四皇子不肯回來登基,康王和吳王又在虎視眈眈,尋找機會給自己助力,於是趙謙做了一件雖然離譜但確實無可奈何的事。】
【他遙尊三皇子為皇帝,辦了一場沒有皇帝登基的登基大典,自己封自己做了首席輔政大臣。】
【這……呃……不知道從何說起,祝他成功吧。】
趙謙絕望地閉上了眼睛,他是被誰傳染了嗎?
【然後呢,三皇子回來了嗎?】
【都昭告天下他是皇帝了,總不能再是假的,這下該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