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荒唐!”有人大聲罵道。
有人點頭附和,“就是,這小吏也太壞了,多收糧食還欺負人!”
“我是說這個衛嫣!”
“嗯?”附和的那人走遠了兩步,“你有病啊?是彆人先欺負她的!”
“反正她打人就是不對!她怎麼不報官?”
“報官?你就是有病!”
這樣的爭論發生在各地。
德陽殿上,武興帝皺著眉,哪怕是一個小吏也代表著朝廷的臉麵,犯了錯也自有國法處置,怎能隨意被人毆打。
德陽殿的大臣大多都是這個想法,民毆官是大罪,絕不會輕易姑息,還要從重處罰的大罪。
但看天幕上的後世人,貌似都持支持的態度。
連後來的昭景大帝似乎也是如此。
【在這場風暴中有不下百人被拉下馬,昭景大帝也順勢開始了選取官吏,這是後麵的內容,我們以後再說。】
很多人被這句話吊得一口氣不上不下。
武興帝看著這幾個字也陷入了沉思,他剛登基之時曾嘗試改變如今靠舉薦選官的製度,隻是大臣官員們表麵上“陛下英明”,背地裡卻陽奉陰違。
最後這政策變得不倫不類。
後來隨著他年紀漸長,也沒了當年的心氣,不想再冒險。
可如今他倒是真好奇,安儘會推進到什麼程度。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打人的衛嫣該怎麼處置。】
【唉?還要處置嗎?不是有正當防衛這個法條?】
【那個時候還沒有正當防衛這個詞,這是昭景大帝在衛嫣這件事中提出來的,但有差不多的規定。】
【比如大夏就有一條法律,如果有人無緣無故上了彆人的室宅廬舍和車船,想要乾一些違法犯罪的事,主人家將這人殺了,是無罪的。】
【那不就行了嗎?無罪啊!】
【但是,這條法律在實際應用中是民對民,不包括民對官吏的反擊!】
【不是說皇子犯法和庶民同罪嗎?】
【這話出自小說,而且是後來的一部小說。】
【好吧,我記錯了。】
【這個時候大夏還沒有滅亡呢,所以按理說,大夏的法律應該還適用。】
【昭景大帝就是應了這一條律法,並在實際情況中拓展到民對官,也第一次提出了“正當防衛”這個詞。】
【後來隨著法律的不斷完善,就演變成了我們今天的樣子。當然,完善法律仍舊是進行時。】
【在這個案件之前,百姓和官吏似乎遵守的似乎一直都不是同一套法律,有的直接就寫在明麵上,身份尊貴就是可以減刑甚至無罪。】
【這個案件之後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法律麵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共識。】
“平等?”
不少人呢喃,困惑者有之,恐懼者有之,有所了悟者亦有之。
【原來以前的特權階級這麼明目張膽。】
【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