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幾乎把目光同時移到鄭天龍身上,聽他又道:“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黃蜂教的錢來得輕鬆,去出輕鬆。教中數百弟兄要吃、要穿、要生病。聽說黃教主醫治傷病的花費就不計其數。此外,黃教主作惡多端,能在江湖上稱雄數十載立於不敗之地,詭計多端、武功高強隻是原因之一。我曾多次召集武林群雄征討,不僅無人響應,反而有人竭力反對。是他們膽小怕事嗎?不是!官府多次調重兵圍剿,均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後不了了之,真是黃教主長有三頭六臂、具有通天本事嗎?也不是!是他有臟銀鋪路的結果。
如今賬本已毀,各大門派究竟得了黃教主多少好處,天知地知,已成了謎。有一次,我追查阜陽中興鏢局的鏢銀失竊案,當查到黃教主頭上時,黃教主給了我一個名單,看過之後險些沒把我氣暈了過去。如今江湖上很多名門正派,雖不是黃教主的幫凶,但他們收受其好處,縱容其惡行,甚至通風報信,說是幫凶一點不為過。我隻好勒令黃教主退還鏢銀了事。更令人吃驚的是,有些名門正派犯案,也甩鍋黃教主,黃教主不承認也不否認,和大家形成默契,這樣,所以武林中看似都在討伐黃教主,卻又有很多幫派在暗中保護黃教主。因為沒有了黃教主,就沒有背鍋之人。”
聽了鄭天龍的一翻話,鄭福通和周清不禁瞠目結舌。宋琳感覺一盆冷水迎頭潑來,心裡頓時涼了半截。
鄭天龍又道:“因此,黃蜂教能剩餘三百萬兩銀子已經很不錯了。如今黃教主已經去世,黃蜂教罪惡深重,是解散還是繼續保留,宋姑娘拿主意吧!”
宋琳遲疑片刻,決定繼續保留。眾人均是一怔,把目光移到她身上,示意她說明原因。宋琳道:“如果解散黃蜂教,教中弟子走投無路,為生活所逼,他們還會為禍人間。與其如此,還不如將教中弟兄集中在一起,開墾荒地,好好管教,勸他們棄惡從善。今後還可以移師北上,抗擊外侮。”
鄭天龍聽她言之有理,點頭答應。
鄭福通和周清也非常支持她。
宋琳明白,教中弟兄懶散慣了,且野性十足,沒一定威望的人是震不住的。便請鄭天龍暫時擔任教主,教中事務由她和叢明來負責。
叢明聽說有重任交給他,當然高興。
鄭天龍笑道:“宋姑娘,我認為教主之位由你來擔當最合適,女承父業,天經地儀。我全力支持你。”
周清和鄭福通也隨聲附和。
宋琳低頭沉思一陣,點頭答應。並發誓:一定帶領黃蜂教棄惡從善,苦練殺敵本領。將來帶領本教移師北上,協助官兵,共同抗敵。她的誓言受到大家的嘖嘖稱讚。隨後在鄭天龍的主持下,宋琳榮登教主之位,叢明為執行教主,至於遺產,由鄭天龍清點數目封存,暫且留在黃蜂穀。
在大家的一片祝賀聲中,宋琳想請鄭天龍主持一個英雄大會,帶領各路英北上協助官兵共抗外敵。此刻,鐘萬興帶著幾分酒意和不高興急急走來,在鄭天龍耳邊低聲說了幾句什麼。
鄭天龍臉色大變,立即向宋琳告辭,叫上鄭福通要走。
鄭福通想多留幾天,為宋琳打理教中事務,卻被鄭天龍拒絕,聽他說道:“你姐夫重病纏身,你必須去看看。”
鄭福通無奈,隻好依依不舍向宋琳和周清告辭,隨父而去。
黃蜂教教規極嚴,教中弟子多數還是能夠安分守己。宋琳了解到,教中有六百餘教眾,由東、西兩堂組成。以前堂主分彆由丁鵬和叢明擔當。各堂下轄三會,每會百餘人,黃教主可以統一指揮,但丁鵬和叢明卻隻能指揮屬下的三會,從而達到相互牽製的目的。看得出來,爹還組織得嚴密。
宋琳在軍中長大,耳濡目染,隨義父也學到了不少行軍作戰之道。當務之急是穩定黃蜂教,保證不能出亂。隨後她通過對教眾的籍貫、性格特征、生活習性的了解,想到丁鵬不走正道,已經叛教,為防其黨羽滋生事端,和叢明商議後決定,撤消東、西兩堂,擴大六會權力,由叢明直接指揮。各會教眾根據各自的性格特征以及籍貫進行重新組合,並親自任命了六位事業心較強的、有正義感的教眾為會長,約法三章,三月之內,不得到教主允許,教眾之間不許有任何來往。
如此安排,看上去叢明是增加了權力,他還挺高興。事實上其下轄六會不可能同時聽他指揮,六會之間也相互牽製,實際削弱了他的權力。在大家的努力下,待局勢穩定下來,宋琳才慢慢清查,對有重大惡跡的教眾該送官府的送官府查辦,該驅逐的驅逐,決不手軟。
一月之後,黃蜂教在宋琳的細心治理下,果然井井有條,麵貌一新。她看在眼裡,喜在心上。她明白,黃蜂教能有今日之成就,有兩人功不可沒,一是鄭福通,若不是他鼎力相助,哪能破解丁鵬的陰謀?另一人就是周清,若不是他多次在危險時刻相救,自己恐怕早已被拋屍荒野了。對於周清的恩情,她想過,一定要報答,報答的最好方式就是幫他贖回兒子,可是需要五萬兩很子,數目不小,上哪兒去找?
正自愁眉不展,一個風流倜儻、朝氣蓬勃的少年浮現在她眼前,他就是鄭福通。想到鄭福通,她臉上就開始發熱,心跳加速:他還記得我嗎?為得到證實,她決定去同盟山鄭家看看。
一方麵,鄭家乃天下第一派,富甲天下,找鄭公子借五萬兩銀子應該不難。另一方麵,可以勸說鄭伯伯召開英雄大會,召集群雄北上協助官兵共抗外侮。她將這想法說給周清聽,周清知道鄭公子暗暗喜歡上了她,怕與她同行會引起鄭公子的誤會,堅決拒絕同行。在宋琳的再三勸說下他才答應。
二人經過幾天的長途跋涉,一路打聽,終於來到同盟山。
同盟山並不是山,而是一個小鎮,因同盟派鄭家在此而得名。
鄭福通得到通報,知道宋琳主動上門找他,心花怒放,害怕怠慢了她,趕緊出門相迎。不過,他見宋琳與周清在一起,心裡酸溜溜的。他把二人迎到迎客廳安頓好後,吩咐仆人端來點心,先讓二人充充饑,等晚上鄭掌門回來再為二人接風洗塵。
宋琳見鄭福通待客熱情,心裡感到無限甜蜜。
不一會兒,鄭福通又把鄭夫人找來與二人相見,周清和宋琳趕緊起身施禮,向鄭夫人問好。
鄭夫人上上下下細細打量了二人一翻,笑道:“歡迎二位到同盟山作客。通兒回來後時常提起二位,非纏著我去黃蜂穀找你們,既然你們來了,就多住幾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