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妹妹來到京城以後,陸鶴璋就進入了翰林院,開始了工作。
而陸錦嫿沒有父母在身邊管束,整個人就像是放出籠子的鳥,整天就帶上帷帽,出門逛街,日子彆提有多悠閒了。
陸鶴璋不放心她,每次她外出逛街,都會吩咐右一隨身保護。
半年後,陸更年也調到了京城,任吏部侍郎一職。
自此,他們陸家也算是在京城團聚了。
陸鶴璋進入翰林院以後,天天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晃悠,皇帝倒也沒忘記他這個人。
想起他在文章中所提到的那些,皇帝也想在自己去世前留下一些成績,流芳後世。
於是多次召見了陸鶴璋,和他議論了賦稅改革和放山歸民的事情。
陸鶴璋在文章中所提到種種,皇帝思來想去,覺得想要讓國家富強,短期內好像也隻能這樣做了。
至於邊防和治水等問題,得等國庫充盈了,才能來考慮那些長遠大計。
“陸鶴璋,之前你在文章中所提到過的賦稅改革,朕思來想去,覺得這是個好方法,隻是從前那些官員和王侯都是從來不交稅的,突然提出這個改革,朕怕他們會鬨起來啊。”
搞不好還會聯合一起造反,到時候改革不成,反而還會讓江山動蕩。
但是想要讓國庫充盈,掏這些人的衣兜確實也是好方法。
皇帝實在沒想到很好的解決方法,就隻能把這個難題拋給提出問題的陸鶴璋。
聽了皇帝的話,陸鶴璋沉默了幾秒,隨後道:
“回稟皇上,如果皇上擔憂的是這個問題,那微臣建議,不如先把這個問題往後緩一緩。”
“先把歸屬於國家的山林放給農民去開荒,然後再把開荒的種種福利拋出去,到時候百姓得到了好處,有了土地能夠提高產量,自然會惦記著皇上的好。”
“想要國家穩定,就得讓百姓打心底裡尊重坐在皇位上的人。”
“如果皇上足夠為民考慮,那百姓想必也不會讓皇上失望。”
“到時候農民開荒這一政策成功,肯定會有百姓惦記著皇上的好,到時候我們再來改革賦稅問題。”
“如果那些王公貴族不肯遵循新的規定想要鬨起來,自會有大批百姓站在皇上這邊。”
“如果場麵鬨得實在太難看,皇上也不必顧忌他們,直接出兵鎮壓,殺雞儆猴!”
“反正人多的是,除了這些王侯將相,還能更好的集中皇上的管控。”
“到時候皇上江山穩固,又得民心。”
不得不說,陸鶴璋說的這話足夠有考慮,也足夠狠。
凡是不同意改革的,就可以揪出鬨騰的最厲害的人出來殺雞儆猴。
若到時候他們聯合起來要造反,受到恩澤的百姓全都站在他這邊,到時候哪怕要召集新的軍隊,想來也是異常容易。
皇帝想明白了這點以後,看向陸鶴璋的眼神越發充滿了欣賞:
“陸鶴璋啊,你年紀不大,這腦子轉的倒是快。”
“那如果朕把這件事情交給你來做,你有信心能做得好嗎?”
皇帝這是要提拔他的意思,陸鶴璋正愁沒有機會大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