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勢痊愈後,風清雲並未立刻返回獸欄的日常勞作。代管的執事似乎也得了吩咐,並未催促,隻讓他“安心靜養”。這正合他意。
他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修煉和研習新得的術法、綱要之中。
《五行基礎綱要》為他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裡麵詳細闡述了五行靈根並非一成不變,可通過特定功法、天材地寶甚至機緣感悟進行微調或強化,隻是過程極其艱難。對於五行雜靈根,綱要中也提及,若能尋得五行均衡之地,或修習某些上古流傳的、注重根基與平衡的功法,未必不能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五行均衡之地……”風清雲喃喃自語,目光掃過石屋。此地金土之氣濃鬱,卻遠談不上均衡。他想起了雲落雪斬出那一劍的青鸞峰,那裡劍氣衝霄,想必靈氣屬性也極為偏向金、冰之類。
至於上古功法,更是虛無縹緲。
他暫時壓下這些念頭,專注於眼前。
《纏藤術》在他日夜不輟的練習下,終於有了顯著進步。如今他已能較為順暢地催動鐵木根須,束縛範圍擴大到了丈許,韌性也增強不少,雖仍困不住強敵,但用於乾擾、遲滯已堪一用。
《金石盾》的凝聚速度和防禦強度也有所提升,維持時間延長了數息。他嘗試將“厚土縛”的某些理念融入其中,使得小盾的防禦更具韌性,而非一味剛硬。
進步最大的,反而是那門《禦風訣》殘篇。或許是生死關頭強行催動的緣故,他對那縹緲風靈的感應清晰了不少。如今全力施展,雖不能禦風飛行,但身法速度比之前快了三成不止,騰挪轉折間更多了幾分輕靈。
修為也在靈石的輔助下,穩步朝著煉氣三層推進。丹田內的灰蒙氣旋更加凝實,五行流轉間,那絲圓融之意愈發明顯。
這一日,他正在石屋後練習《禦風訣》,身形如青煙般在林木間穿梭,忽然心有所感,停了下來。
他目光落在不遠處,那塊被他分解了小半的沉鐵巨石上。
經過上次的險死還生,以及這段時間對《五行基礎綱要》的鑽研,他對此石的感應似乎更加敏銳了。此刻靜心凝神,他甚至能“看”到巨石內部,那幾條主要的土金靈氣脈絡,以及更多細微的、如同毛細血管般的分支。
一個念頭忽然閃過。
這沉鐵石,質地堅硬,蘊含土金靈氣,能否……以其為基,布置點什麼?
他想起了《五行雜論》殘篇中,除了“厚土縛”、“金氣破”等技巧,最後還潦草地提了幾句關於“陣勢”的皮毛。所謂陣勢,便是借天地萬物之勢,引動靈氣,形成特定領域或效果。高深者能搬山填海,困殺仙魔,而最粗淺的,或許就是利用特定材料,布置一個簡單的預警或者防護區域。
他如今實力低微,煉製陣旗、陣盤是想都彆想。但這沉鐵石本身特性,以及他對其他靈氣脈絡的感知,或許能嘗試布置一個最最簡單的……“警示”區域?
說乾就乾。
他選取了石屋周圍數丈範圍。然後,利用“厚土縛”的技巧,小心翼翼地引動自身土靈氣,如同刻刀一般,在地麵以及幾塊特定的石頭上,勾勒出幾條極其細微、符合《五行雜論》中某種基礎聚靈、導氣原理的紋路。這些紋路並非陣法符文,隻是對靈氣流向的一種粗淺引導。
接著,他將幾塊最小的沉鐵石碎塊,按照特定的方位,嵌入這些紋路的幾個關鍵節點。沉鐵石蘊含的金銳之氣,與土靈氣紋路相結合,形成了一個極其微弱、卻相對穩定的靈氣循環。
最後,他咬破指尖,擠出一滴鮮血,滴入作為“陣眼”的那塊沉鐵石上。鮮血瞬間被吸收,他立刻感覺到自身心神與這個簡陋的“石陣”產生了一絲微弱的聯係。
成了?
風清雲有些不確定。他退到石屋門口,撿起一塊石子,朝著那片區域扔去。
石子落地,毫無反應。
他皺了皺眉,難道失敗了?
他不甘心,又撿起一塊石子,這一次,在石子脫手的瞬間,他意念微動,引動了那絲心神聯係。
就在石子即將落入那片區域的刹那——
“嗡……”
一聲極其輕微、幾乎難以察覺的震動,從地麵傳來!同時,作為陣眼的那塊沉鐵石,表麵極其短暫地閃過一抹微不可查的金光!
雖然沒有任何攻擊或束縛效果,但風清雲清晰地通過心神聯係,感知到了“有異物闖入”!
成功了!這簡陋的布置,真的能起到警示作用!
風清雲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這並非什麼高深陣法,甚至算不上入門,但卻是他憑借自身所學,獨立完成的一次實踐!是對五行生克、靈氣引導的一次成功應用!
這證明,他的路,沒有走錯!
他反複測試了幾次,確定了這個簡陋“警示陣”的有效範圍和靈敏度。範圍不大,僅能覆蓋石屋周圍三丈,靈敏度也一般,對飛鳥落葉可能無效,但對體型稍大的活物或明顯的靈氣波動,應該能起到預警作用。
這對他而言,已經足夠了。
有了這一層微薄的保障,他在這危機四伏的獸欄,總算多了半分心安。
他站在石屋前,看著那片看似與周圍無異的地麵,又抬頭望向青鸞宗深處。
仙路浩渺,前路荊棘。
但他手中,已然握住了屬於自己的、一點微光。
這光雖弱,卻照亮了腳下的方寸之地,也指引著前行的方向。
他知道,隻要沿著這條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終有一日,這點微光,亦可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