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比拚的不僅是軍事素質,還有國力的較量,很顯然,占儘中原及南方富庶地的大明占了上風。
隨著元朝能一戰的名將陸續隕落,再加上又因為擠壓的生存空間,北元開始了內亂,孛兒隻斤後代也開始互相殘殺,黃金家族走入了結束。
……
隨著農曆五月的到來,端午節又近了。
可惜不放假,但對於藍春來說無所謂了,他每天屁事沒有,可能就是因為如此吧,朱元璋看他不順眼了。
藍春也沒有俸祿,就有文淵閣圖書管理員的正八品的待遇,每年有個三十兩銀子,夠個零花錢。
最近又沒有什麼事情,藍春可就整天在朱元璋麵前晃悠。
“藍春,你將那盆花離朕遠一些,花香嗆鼻。”
“好的。”朱元璋說完,藍春答應一聲,就去搬花了。
“藍春,去把這個文書送回吏部,重新裁定,並傳朕的口諭,把戶部侍郎傳來。”
“臣遵旨。”
一上午,就如此被使喚來,使喚去。藍春屁股都沒有坐下過,就在皇城內外來回跑腿。
將戶部侍郎傳來後,可算能在旁邊消停了,聽著他們議論著政策,原來是在商議軍戶製度。明朝建立之初,是沒有募兵製和征兵製的,隻有世兵製。
為了讓軍隊有固定的兵源,朱元璋實行軍民分治,建立軍戶世襲製度。明朝戶部將戶籍分為三等:曰民,曰軍,曰匠。民有儒,有醫,有農民。軍有校尉,有力士,弓、鋪兵。匠有廚役,裁縫,馬船之類。按《明史》所載:“皆以其業著籍,人戶以籍為斷,禁數姓合戶為籍。”
隨著兵源的穩定,朱元璋又聽劉伯溫建議,以唐朝府兵製度為藍本,創建衛所軍製。自京師至地方,皆立衛所。於是,世兵製的軍士也全部編入衛所,任務有:守衛地方、屯田生產。
守衛地方城池之兵稱守軍,屯田生產之兵稱屯軍。屯軍在屯田上生產收獲的糧食,既供給自己又供給守軍。
其中都督府所管僅是兵籍和軍政,不能直接統率軍隊。軍官的選授權在兵部,而軍隊的調遣和最高指揮權則在皇帝。打仗時,兵部奉旨調兵,並秉承皇帝意旨,任命總兵將官,發給印信。戰後,統兵官交還印信,士兵回歸原來衛所。
在明初,是非常的強力且安全,但現在,問題開始出現了,那就是逃兵!除了邊軍比較受重視,待遇好些,其他地方多多少少都會有逃兵。
但在明朝現在這個戰爭機器看來,無所謂了,那點逃兵隻不過是灑灑水了,前線依舊是精銳主力。
藍春全程聽完了戶部侍郎的報告,朱元璋還真沒當回事,隻是讓他繼續做戶籍的登記,隻要一直有兵可用,就無妨。
這就有些讓藍春糟心了,和唐朝一樣,府兵製後期破敗糜爛,迫不得已轉成募兵製,造成了軍閥化,而明朝一直堅持,卻導致了衛所軍不堪一擊。
但現在還真不是個問題,隻要能贏,經濟穩步增長,短時間內,還真能保證明朝士兵的強悍。
戶部侍郎離開後,今天的工作算是結束了,朱元璋一天看了近二百份的奏折,見了大大小小近十個官員,其中有離京的,進京的,商討政事的。
皇帝也不好做啊,一旦到了這個位置就半脫離了人的範疇。
“藍春,去再泡壺茶。”
藍春點了點頭,麵對大老板他也不能說現在已經下班了。
又給朱元璋倒了杯茶後,朱元璋才算讓他坐了下來。
“怎麼樣?今天在朕旁邊觀摩一天,學習到什麼沒有?”朱元璋說完喝了口茶。
“陛下決斷千裡,運籌帷幄,實乃大明之福啊!”
朱元璋抬眼看了看藍春,說道“你知道的,朕不是想聽你的馬屁的。”
藍春感覺到朱元璋認真的壓迫,隻能琢磨點有用的說出來。
藍春思緒百轉千回,朱元璋也不急,等藍春說話。
“臣以為,這衛所製度,屬實有些不太妥善。”藍春小心翼翼的說。
“哦?此話怎講,你有什麼見解。”朱元璋對衛所軍製度很滿意,曾誇口道“養百萬雄兵,不費百姓一米一粟。”
藍春先是說“人們翻遍了史書,但能從曆史中學到的,就是人從沒有從曆史中學到教訓。”
藍春話頭一頓,朱元璋就能想到衛所製度的前身,隋唐府兵製度了。
“你是說衛所製度也會如同以前一樣破敗?”朱元璋自是不能相信。
“臣自然不是這個意思,隻是萬物都有盛有衰,此時雖是登峰造極,可隨著日後戰事落定,四海升平後,那這些衛所軍該何去何從?”
朱元璋是一個合格甚至優秀的帝王,隻不過還是有些受限於時代的思維目光,藍春隻能告訴他,衛所製度並不長遠。
如果一直世襲軍官和軍士,那強者更強,隻會讓普通士兵的土地和生存條件一直壓迫下去,到最後,當兵就成了一份苦差事了,甚至比徭役還要可怕。
藍春將府兵製度、衛所製度、募兵製度、征兵製度等軍事製度都依次和朱元璋講了一遍。
因此,受社會政治製度、經濟條件、科技水平和戰爭局勢、戰略方針、武器裝備、軍事理論、軍事實踐以及民族特點、曆史傳統、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的綜合製約和影響。
講到最後,天都黑透了,也不知道朱元璋聽懂沒聽懂。
“這兩天,你將這所說的寫成折子呈上來,必須要和你所說的一言不差,事無巨細。”朱元璋交代道,之後才放藍春出了宮。
宮門都已經落鎖了,朱元璋也不留藍春吃頓飯,藍春心想朱元璋可真摳門,藍春回頭看了眼在月色下的奉天殿,隻感覺世界似乎真的要從他而改變了。
殊不知,藍春這跨越時代的眼光,給朱元璋留下了多大的震撼。
喜歡王侯世家請大家收藏:()王侯世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