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開第二條微薄,可以看到,鏈接直接跳轉的,是一個叫我懂得不多的一個博主的平台。
這博主發布了一條賞析文章,很是引人注目: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作者用矛盾修辭,劈出時代病灶。
暗示這時代,惡暢通無阻,善萬骨成枯。
鏗鏘有力的四個字“我不相信”,
奏響時代“最強音”,
也成為從迷惘走向覺醒的青年對現實最嚴肅的“回答”。
這首詩就如同,往深淵擲出一把淬火的青銅劍。
劍柄刻著四個大字——脊梁未斷。
楚辰先生以長句為引信,埋下時代的炸藥;
以短句為撞針,擊發靈魂的驚雷;
最終在長短句的交鋒纏繞中,讓一首詩在黑暗凍土上,
生長成一根不屈的脊梁,在狂風中獵獵作響!
文章下麵的評論在不斷增加。
“雖然看不太懂這首詩歌,但裡麵的那種情緒,我看到了,憋屈和憤怒,再考慮到楚辰當時根據現場的情況創作的,可以想見當時的情況,有多讓人討厭!”
“是的,我也讀出了詩歌當中的一種氣勢,雖然沒有博主讀得那麼明了,但我知道麵對惡意,麵對嘲諷,我就應該挺直脊梁,不屈向上。”
“所以說,楚辰是真的厲害,咱們這些人看完原詩,還得翻看不少賞析,才能了解楚辰心中那堅定的信念和向往,但人家卻是現場臨時創作的,這是有多麼大的才華啊。”
“額,不懂,但是覺得很厲害,給點個讚吧。”
“朦朧詩,這就是一首朦朧詩,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他們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竟然能解讀出各種不同的想法,真是厲害。”
而與此同時,在鬥音短視頻平台上。
也有音樂老師在賞析楚辰歌曲《珊瑚海》:
昨天聽了一首歌,讓我很是感動,其中最讓我觸動的,是歌裡的歌詞。
逝去的愛,是任何人都無法承受的回憶。
作者用海鳥和魚、沙雕、潮水、貝殼等意象,將整首歌填滿悲傷的基調,為歌詞的形象生動,增加了畫麵感。
吝嗇不張開口的貝殼,象征著蠕動著嘴唇,卻不忍說出的那句分手,
兩個人不願傷害對方,所以寧願放棄一段,實際上彼此都很在乎的感情。
這首歌以大海為背景,用“陰霾”的海平麵和“洶湧潮水”來烘托內心的痛苦。
用“悲傷要怎麼平靜純白”這樣的問句,強烈表達出無法排解的憂愁。
用簡單而富有畫麵感的語言,讓聽眾深切感受到無奈與不舍。
所以,有的人說這首歌的曲子很好聽,我不否定,但我想說的是,這首歌的歌詞也很見功底。
這樣的人,既能夠寫出《回答》那樣的朦朧詩篇,也能創作出《珊瑚海》這樣的意象歌詞,簡直讓人佩服作者的才華。
而我最想說的一點是,作者楚辰在創作《珊瑚海》的時候,隻用了四天時間,而《回答》是即興的。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水平。
這條視頻的評論也有很多:
“這首歌,好聽!我當時隻是覺得好聽,沒想到還有這麼多意象的表達,給作者點讚。”
“我喜歡楚辰最開始的嗓音,那種有點沙啞的味道,真是聽得讓人傷心。”
“建議將《珊瑚海》納入音樂課本,好聽,真的好聽。”
“我是聽不出作者的那些感覺,我隻是想我女朋友了,哇,好想她啊!”
“楚辰,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