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號,是因為貨品是新鮮包裝,當天炮製給您送來呢~”
“親,茯苓是真貨,可以根據包裝袋的編號,登錄藥聯網,搜索種植田。”
劈裡啪啦的聲音,伴隨著一條條回複,有的人接受,有的人質疑。而更多消費者,隻是默默的點擊收貨確認。
宋江打開微博,發布一條聲明。
【宋江:藥源堂沒有假貨!你可以說,炮製手法有所不同!但藥材本身,絕對是從泥土生長貨真價實!如果今後,你在藥源堂買到假貨,那隻能說明,騰盛的管理出現問題!】
【宋江:我會撤回那批所有藥材!】
我會撤回那批所有藥材——
網友眉毛一跳。
這公關力度!雖然還沒發生,也不一定發生!
但這個態度表明了。
【步步跳:宋總!我挺你!!是他們不懂!】
【長河遊路:對!藥源堂的藥材我專業開藥店的親戚都說好!那東西肯定好!!】
【黑夜漫漫:金銀花喝了!去火很好!!】
宋江笑了一聲,轉發視頻。
【宋江:轉發枸杞的辨彆方法轉發茯苓的辨彆方法轉發黃連的辨彆方法……】
……
與此同時。
編書現場。
寬闊的廠房,貼著牆的一排排鐵架子,上麵放著上千種藥材,不遠處的空地,放滿著各式的炮製工具,蒸爐、藥鬥、鐵錘、碾槽、乳缽……
濃鬱的中藥味,混雜在一起形成怪味。
穿著白大褂的中醫學生交錯其中,有人拿起切碎的大黃,放進碾槽,一點點的碾成粉狀。
旁邊的老人拿著筆,認真地在紙上彙寫。
【生大黃:原藥揀淨雜質,大小分檔,燜潤至內外均勻……
熟大黃:取大黃切片,與黃酒拌勻,放入蒸爐蒸製……
大黃炭:取大黃片置鍋內……】
落下最後一個字,他抬起頭,看著遠處泱泱一片,放好的灶台,柴火悶燒出來的白煙,緩緩飄起,又被極好的過濾出去。
“幾點了?”
“晚上8點了,李老。”
李永望愣了一下。“都這麼晚了,你們回去休息吧。”
學生們趕緊起身,還不忘打聲招呼:“老師再見。”
“嗯,明天記得來。”
“知道了!”
窗外的夜色深沉,斑斑點點的星星。隻剩下十幾個老家夥的廠房,他們圍著坐在一塊,討論今天的成果。
“你那邊編了幾個?”
“7個。”
“我這5個。”
“都一個半月,咱們合計也有189種。”
“這第一冊我瞧著也可以出了。”
“有些細節還得修訂一下,對了,你們想好序怎麼寫了嗎。”
序,一本書的精華所在,應該說是編寫者對讀者的內心吐露。
眾人對視一眼。
梅高山笑了一聲,“有想好的嗎?我瞧著要不,一人一句,畢竟咱們人多!”
“一人一句?這個好,我看成!”
“那就都想想唄!”
“一句話。”
這一想就是整整一個小時,有人冥思苦想眉毛深皺,有人摸著胡子,若有所思含笑,有人已經提筆寫下。
最後眾人的筆墨彙聚在一張紙上。
【梅高山:此書記錄189種藥材的詳細炮製方法,後來人皆可補充!】
【李永望:好好學!學好了是大師!】
【餘力言:中藥炮製分為淨製、切製、炮炙和其他四大類,藥材炮製不離其宗,無非減毒、增效、提純、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