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各大高校團隊,分析第2輪賽製。
寬敞的房間內,幾個北大學子站在一塊,孫承三翻看著短信,沉思了一下開口,“第2輪還是沒有具體的評估標準,隻強調一個功能性。看來實際用途是要高於機器人本身,我的想法是在優化基礎行動能力,給它增加實際用途。”
實際用途……
房間內的幾人開始思考,儘管機器有老師指導,再加上他們的精力投入,現在才堪堪有雛形。
能保持機器協調不摔倒,已經是他們的極限。
其中一個女生開口,“一個月的時間,我們應該能做到簡單的彎腰直立。”
“姚書,怎麼說?”
戴著眼鏡麵容清秀的女生,理智的開口,“我們先要確定,騰盛選拔的目的,除了賺名氣,明顯也是選拔人才。騰盛前幾次大型比賽,獲獎的前幾名,全都被吸納進去。這次大賽四位評委,其中有一個就是騰盛研究所的副院長。”
“直播開始宋江也提過,她參與過騰盛很多產品的研發和專利改進。如果我們的功能用途是符合騰盛所需,那分數應該會高很多。”
冷靜的聲音,在場的人思考,騰盛需要的功能性產品?
結合對方之前提到的彎腰。
“你是說物流?”
“對。”
姚書繼續開口,“騰順產業對於騰盛而言,是基本盤,尤其是快遞分揀,人力成本很高,如果能用機器人代替,再劃算不過。”
“最重要是一個月的時間,我們能改動的範圍不多。做到簡單的搬運,是可以實現的。”
“那手部需要改造一下。”
接受完思路,北大學生稍稍認可,就順著往下麵商量。
孫承三思索,果斷:“簡單的搬運能加的分數並不多,如果我們能同步物流係統,掃碼,搬運到指定的地方,那意義截然不同。”
“就是商品編碼,和貨架編碼對齊,或者說加個程序,檢測貨架是否儲存商品,如果為空,定為可放入。”
“這個可以實現。”
“我也覺得沒問題。”
“那麼就改造一下手部結構,搬運對重心的判定要求高很多,調整一下基本程序,容智誌,倉儲程序交給你,沒問題吧?”
“小意思。”
僅僅十幾分鐘就已經定好接下來的改造方向,以及各個任務的分配,房間內幾個年輕人聊的聲音很大,站在門邊上不知道聽了多久的兩個教授對視,各自微笑。
其中一個頭發半白,嘴角上揚,相當得意的教授,指了指自己。
我的學生,看看怎麼樣?
不錯,有我當年的風範。
兩個教授各自動作吹噓了一番,隨後推開門,幾個正在聊天的年輕人愣了一下,“老師好!”
“陳教授好!”
“都商量好了?”
“對,第2輪我們想做智能倉儲式機器人。”
“很好,有點想法。不過搬運動作,沒有你們想象的簡單,電腦拿過來,我跟你們講一下多軸聯動技術。”
沉穩的聲音,接下來的幾天,北大團隊不斷的深入學習實踐改造。
與此同時,其他各個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