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評委愣了一下,一個個起了興趣坐直,秋德海看了一眼團隊名字。
“這組是北大的團隊,華研編程隊,你們要展示的作品是什麼?”
“智能倉儲式機器人。”
“顧名思義,他能完成獨自完成倉儲流程,不需要人工乾預。”孫承三乾淨利落的聲音,“首先先讓我介紹一下,現場配置,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1000平方的小型倉庫,預計能容納1000噸的倉庫,視儲存商品種類為主。”
“這是倉庫的入貨口,這是地牛拉過來的貨物。”
隻見一字排開的川型枕木上擺放一箱箱貨物,整齊疊放的規格24*240ml的牛奶箱,高高疊放的水果盒,以及巴掌大小的快遞盒。
“倉儲式機器人,可以自動識彆商品的條碼,擺放進確認的貨架中。”
操作開始,孫承三有些緊張的拿著一個平板,伴隨著程序控製,站立不動的黑色機器人開始行走,它直線行走精準停在牛奶箱麵前,首先低下腦袋,紅外線精準的掃描過上方張貼的條碼。最後他抬起雙臂,隻見他的雙臂被改造成半圓形的吸盤,吸盤上有抽真空微型裝置。
隻見機器人雙臂一左一右貼在牛奶箱的兩側,下一秒吸盤擠壓用力,隨後,彎曲的上半身,緩緩抬起,伴隨著夾在手中的牛奶箱。
“臥槽!”
這下輪到其他高校懵逼了,“這一箱牛奶多重?十幾斤應該有了??”
要知道人拿個十幾斤的東西是輕輕鬆鬆,但那是血肉之軀,肌肉調整拉緊,找重心不要太容易。
機器人純粹鋼鐵之軀,可以說手上多了一分一毫都會影響整體重心。更彆提手上搬十幾斤的東西還能穩住。
光這起身的動作就能看出功底。
“根據程序,它會自動判定,牛奶需要放入的區域,如果沒有事先設定,那麼它就會自動放入,係統儲存中為空的區域。並且進行編碼對應。”
隨著機器人開始行走,精準的走到第3排貨架,第4層,紅外線掃描貨架編碼,攝像機一直跟隨著他,隻見抱著牛奶的雙臂緩緩,又精準的將放到貨架上。
接下來他轉身又開始運送第2件第3件貨物。
三分鐘的時間明顯不夠,但評委並沒有暫停,或者說現場所有人,都忽視時間。
眼睜睜的看著機器人搬運了三趟貨物,完美測試了它的功能。
各大高校團隊看的有些麻木,“這還玩個雞毛啊,把第一給他得了!”
“這動態平衡怎麼做!還專門整個倉庫搞倉儲!??”
4位評委也露出欣賞的表情,姚安康開口:“我看你是改造了一下,手臂和肩膀的連接部位,腿部重量應該也調整了。”
“是的,姚教授,我們在確定要做倉儲式功能,就對機器做了一個徹底的改造,讓它更適應倉庫的環境。”
“很不錯的想法,你們的搬運極限是多少?”
“12.3千克。”
“不錯不錯。”姚安康笑容幾乎溢出來,其餘的三位評委也紛紛開口。
“除了速度較慢,你們這個設想,已經想到把機器人用到現實中,並且實地運用。”
“速度的方麵,把腿部更改一下就行了,其實人形對於工具來說,並沒有多大意義,後期改成履帶更貼合構造。”
在場的都是行業的佼佼者,簡單的幾句就把機器人的後期優化給點了出來。
團隊六人也很謙虛的點頭,最後他們收到了,到目前為止最高分。
平均分93。